寻访排雷英雄杜富国成长轨迹:家国情怀的杜富国父亲

文/王效

杜俊,杜富国父亲,贵州遵义市湄潭人。小学文化,话不多,实干。

初识杜富国父亲,是2018年12月10日下午,云南开远第926医院,杜富国住院的医院。

杜富国住院的第926医院

杜富国住院的第926医院

面对媒体记者的关心,他言简意赅:“谢谢大家了”,一连向我们鞠躬致谢。当听到杜富国主治医生介绍杜富国伤情时,他一次次红了眼。

12月10日,我们首次见到杜富国爸爸杜俊

12月10日,我们首次见到杜富国爸爸杜俊

鼓励富国战友继续扫雷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记得,就在事发当日部队联系杜父时,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富国的家人,没想到杜俊在电话那头说他有心理准备,已做了更坏的打算。

父子连心的杜俊,以最快速度,和夫人一起赶到杜富国住院的医院。

虽然对儿子的伤情有心理准备,但听了扫雷大队领导的介绍,在病房里看到儿子失去了一双眼睛、两只手,杜俊如五雷轰顶。他牙齿颤抖,死死咬住嘴唇,强忍着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为了配合医生治疗,他和家人暂时不让儿子知道自己就在身边。

过了一小会,杜俊再也忍不住,蹲在医院走廊上整整哭了半小时。病房里,躺着他养育了27年的儿子,是全家的骄傲,是整个家庭的期望。今后,儿子再也看不见光明,再也摸不了家乡嫩绿的茶树了。他还那么年轻,也还没有孩子,以后怎么办?

病房里的人们看到,不敢哭出声的杜俊,擦了泪,走到泣不成声的儿媳和女儿身边宽慰:“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都要坚强。”从这时开始,很少有人再看到这个坚强的男人流过一滴泪。

杜富国负伤以后,对尚未完成的扫雷任务念念不忘。

等杜富国病情稳定后,杜俊决定去扫雷队看望杜富国的战友,他说:“扫雷任务不能因为一个人受伤就停下来。我作为富国的父亲,要去给他们加把劲,鼓励一下他们。”

负伤前的杜富国和战友们在一起(杨萌 摄)

负伤前的杜富国和战友们在一起(杨萌 摄)

杜富国战友

杜富国战友

杜富国战友,仅衣帽鞋负重就超过15公斤

杜富国战友,仅衣帽鞋负重就超过15公斤

安慰富国搭档艾岩

和杜富国一起经历生死的同组战友艾岩,在杜富国负伤后依然每天扫雷,还没机会去医院看杜富国,他也害怕面对战友的父母、妻子。起初,他只知道富国失去了双手,等双眼球被摘除的消息传来时,他寝食难安:“我一周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耳边就听到爆炸声。”

艾岩回忆起首次见到富国爸爸的日子,那是2018年11月2日,记忆犹新。

杜富国负伤前,在扫雷大队四中队五班,他和来自临沧的小伙子艾岩搭档,一起排雷。

2015年,自扫雷大队成立起,杜富国所在的扫雷大队四中队主要担负东起麻栗坡县天保镇某界碑,西至猛硐乡某号界碑,19块共17.85平方公里的雷区扫除任务。这块区域是当年作战期间的主战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多、密度大,情况复杂,是扫雷部队中任务最艰巨的队。仅4号洞一块雷场,扫雷大队四中队就清理出8000多枚地雷和各类爆炸物。

战士们排雷中(黄巧 摄)

战士们排雷中(黄巧 摄)

杜富国出事后,艾岩内心很自责。年轻的艾岩亲历雷场意外,目睹身边的大哥受伤,他的心理压力,应该比谁都大。但是,杜富国爸爸第一次见到他,反而这么关心艾岩,这是艾岩从未意料到的。

艾岩说,在未见到杜富国父亲时,心怀愧疚的他不知该如何面对。“没想到,杜爸爸见到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艾岩,伤好了没有?’”谈起首次见到杜爸爸时,杜俊对艾岩的关心和关爱,让艾岩记忆犹新。

胸装家国情怀的天地男儿

杜俊,杜富国父亲,这位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70后,是个勤劳、质朴、爱家、爱国的农村人。

如果不是杜富国,我们很多人绝对不会认识贵州这么一位普通的农夫。

但是,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的、如同亿万普通农村家庭的农夫,却是一位胸装家国情怀、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从杜富国兄妹4人的名字:富国、富佳、富民、富强,不难看出杜爸爸心念家国的朴素情怀。

杜俊没有当过兵,却鼎力支持自己的儿子富国参军。而后,他又把最年幼的儿子,送到西藏戍边。

二三十年前,杜富国父亲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军装梦,一直心有遗憾。20年后,在当地家庭尚算殷实的杜家,有茶地,有农田,有产业,杜俊完全可以不用将儿子送到军营,因为杜富国初中毕业后,已经学了一年多修车手艺,找个工作轻松过生活,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杜俊的心愿,杜富国的从军梦,让杜爸爸毅然决然,把杜富国送到部队大熔炉锻炼。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家风淳朴,是这个家庭最显著的家风传承。能读书的子女,尽力支持他们上学、学知识,培养各方面发展。在杜家,杜富国的二妹和三弟,选择继续学习和深造。他们,一个成了护士,一个成了医生。

作业中的排雷战士(黄巧 摄)

作业中的排雷战士(黄巧 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寻访排雷英雄杜富国成长轨迹:家国情怀的杜富国父亲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