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迷信|你离上当受骗就只隔着四个字:古法红糖

随着经济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入口的东西就要更慎重地挑选,“原生态”似乎变成了很多人的信仰,看见原生态三个字就“高潮”的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确,“原生态”是好东西,但只要写着“原生态”三个字就代表好吗?

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云南“原生态”产品当属红糖了,“云南原生态古法红糖”这个标签似乎成了销量的保障,被商家打上了这个标签的红糖即使价格比其它红糖要高上许多,但销量却是其它红糖望尘莫及的。

其大受欢迎的原因来源于“原生态”手工连锅制法。这种传统的古法红糖熬制工艺非常的复杂,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榨出汁液,经过18口连环锅以小火熬煮,不同的锅承担着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不同的任务,历经”五榨三滤两浮一沉”,约10-12个小时后才可将红糖舀入模子冷却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人工完成,并且需要人一直盯着。

18口连环锅制法听起来场面就很壮观,但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实在过于庞大,所以我们能看到售卖古法红糖的商家几乎都会选择用3口连环锅、5口连环锅、10口连环锅等制法取而代之。依旧是手工制作,但同时也省去了18口连环锅制法的几道工艺。这样一来就有了个问题——这样做出来的红糖还能算古法红糖吗?

我们姑且将这个问题搁置,先来看看古法红糖这个东西。

古法红糖的前身是甘蔗,除此之外再无其它,甘蔗除了含有蔗糖外,还含有果糖、还原糖、葡萄糖、糖蜜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以及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苹果酸、叶酸、核黄素、胡萝卜素等各种元素。

使用古法制作的红糖除了蔗糖,其它微量元素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其中叶酸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因此,各大商家宣传的红糖有很好的补血效果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中医里也认为,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然而,尽管古法红糖保留了大量的微量元素,但这些微量元素在古法红糖中的成份占比却不到10%,所以想要通过吃古法红糖来补血、改变脸色、延年益寿、甚至助孕,可以说效果并没有商家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

真正的古法红糖,色深,颜色是接近黑色的深褐色,《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说古法红糖”凝结如石,破之如沙”。也就是说古法红糖凝结的时候,外表就像是石头一样,但将它破开,里面则又会像沙子一样细腻,入口也容易融化开来。所以在破开的时候并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只用突破表面的硬实后红糖就可以轻松分离开来。

因此,我们总结一下真正的古法红糖的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几点:

1、制作原料有且只有甘蔗。

2、颜色成深褐色。

3、外表硬实,但破开不费力,破开后质感像沙子一样细腻。

4、入口很容易融化,并且只会有甘蔗的香甜味。

在省去了几道工艺后制成的红糖,虽说还是无添加的“原生态”,但要达到外硬里软的效果是很难的。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红糖,大都从里到外都非常的硬实,这又是为什么呢?

315曾经曝光过,市面上所卖的红糖大都是一种叫赤砂糖的假红糖。赤砂糖是制作白砂糖时得到的产物,将甘蔗榨汁,加入磷酸、硫磺、石灰水等进行脱色得到白砂糖,多次提纯后剩下仍未脱色的糖渣,就被加工成了赤砂糖。赤砂糖本身含有较多的糖蜜,当水份流失时糖蜜就会与糖凝结在一起,形成糖块。为了防治红糖破碎、让红糖达到硬实的效果,许多“原生态”红糖中都被添加了赤砂糖。

赤砂糖

另外,市场上很多口碑较好的“原生态古法红糖”也许就是个恐怖的陷阱。为了让消费者短期内能看到食用古法红糖的效果,生产商在红糖中添加了许多雌激素,短期食用确实可以明显的看到脸色变好、缓解月经不适等效果,但如果长期摄入雌激素,则会产生不小的危害。

正常女性长期大量摄入雌激素,本身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就会逐渐退化,甚至引起卵巢萎缩。正常男性长期大量摄入雌激素,会导致男性女性化,性功能减退。儿童食用则会影响身体发育。

除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让红糖在外观上更接近古法红糖,“聪明”的商家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亚硫酸钠、焦糖色素等物质,以求红糖的储存时间可以更久、颜色更接近深紫褐色,而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无法察觉到的。

当然,抛开商家额外添加各类成份的问题,我们回到古法红糖制糖技艺上来看看,或许又能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事。

说到底,选择购买“原生态古法红糖”的人们看重的无非是商家标榜的原生态环境与传统手工技艺,但若我们反过来思考,选择传统手工技艺会不会是商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毕竟,先进的制糖设备要不少钱,而古法制法就好实现得多了。

尽管古法红糖制法可以保留更多的微量元素,但其生产环境真的干净卫生吗?有网友(随心ark)曾在网络上分享过自己的经历,现场的环境十分简陋、放大锅的灶台十分脏乱不说,甚至还看到不少人用咬过的甘蔗沾取正在制冷浓缩的红糖浓浆并不断称赞“好甜啊……”,当然,他发出了制止的声音,但“作案者”们却不以为然。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红糖的制作环境得不到保障,而生产者也不注意卫生问题,甚至从一开始选择的原材料就是有问题的甘蔗,那么最后到我们手里的红糖会存在多大的健康隐患?

由上可知,所谓的“原生态”红糖,它的出生可能经历了以下几点:

1、为了达到硬度,添加赤砂糖、石灰等辅助凝结。

2、为了保证颜色,添加焦糖色素等化学制剂。

3、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添加长期食用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雌激素。

4、“产房”环境脏、乱、差。

5、“接生人员”忽视卫生问题。

有消费者信心满满地说,自己买到的红糖绝对可靠,每一个制作环节商家都贴出了详细的生产照片,图片上的甘蔗生产环境足够原生态,制作环境也足够“土”气卫生,拿到手的红糖也图文相符,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往往就是这样的“原生态”宣传,诱导了消费者轻易的下单,而让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原因归根结底来源于对“原生态”的消费迷信。

或许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越来越怕死,市面上也越来越多地涌现明胶鸡蛋等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食物,人们开始变得胆小,对吃的东西也变得谨慎。可是不幸的是,这种谨慎让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原生态”的盲目相信,或许真的可以寻求内心的安稳,但对我们的健康可能并没有助益,反而还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也不是说现在市面上就一定没有真的古法红糖,只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对“原生态”产品的合理质疑,拒绝消费迷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消费迷信|你离上当受骗就只隔着四个字:古法红糖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