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姚核桃,皮薄仁满肉厚。
大姚皮薄到什么程度?就算是七八岁的孩子,将两个核桃放至手中,两手轻轻一挤压,鲜香可口的核桃仁即破壳而出。
像这样的核桃,大姚全县共计种植有165.9万亩,产量逾4.6万吨。
这可不是小数字。
核桃全身都是宝,核桃仁能做菜、榨油,可做蛋白粉、饮料、休闲食品………核桃可延伸的用途可不少。
不过,放眼大姚全县乃至彝州楚雄州,关乎核桃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企业,这可是空白。
怎么办?
今年春天,适逢大姚举行昙华插花节,当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大姚县委县政府见缝插针,在昙华乡举办了一场山间的招商推荐会,这其中,就公开招募实力企业加入到大姚3万吨优质薄壳核桃精深加工及科技孵化产业园项目阵营中。
自然资源丰盛、生态环境优良的大姚,远不止核桃产业。2023年的大姚,还将致力于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康养旅游、装备制造等四大板块招商,在盘活县域内的优势资源、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昙华乡:主动上门的葛仙珠培植企业
昙华乡是大姚插花节的发源地及举办地。
2023年,昙华民族特色旅游康养村开发项目被列入大姚重点对外对外推介的康养项目,这得益于昙华乡优良的生态环境、超高的森林覆盖率。
距大姚县城45公里的昙华乡,是大姚县12个乡镇中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乡镇。
这里奇峰竞秀,巍峨雄伟,山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飞泉叠瀑,藏于深涧,奇花异卉遍布山岭中,名木古树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97.3%。
亦因此,多年前的昙华乡就被称为“中国维也纳的森林”。
因为昙华乡发现了国内几乎灭绝的球状念珠藻。
学名球状念珠藻,俗名为葛仙米、滇葛仙珠,是一种极为“娇气”的藻类,它对空气纯度和水的清洁度要求特别高。倘若空气或水中有一点点污染成分,这种藻类会“自断经脉”,“自绝于世”。
来自湖南的科研专家,多年前一度走遍了全国各大高山峻林,皆未能找到野生的葛仙米。
直到几年前来到大姚昙华乡,苦寻数十万里的科研人员,在昙华乡一山涧里发现了濒临灭绝的野生葛仙珠。
葛仙珠在大姚县昙华乡的存在,是中国特有球状念珠藻的新分布,亦是云南省的首次发现,这说明大姚昙华乡有着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
与地处高寒山区的昙华乡不同的是,地处金沙江边的大姚铁锁乡,其靠近渔泡江、金沙江一带的村庄则具有显著的干热河谷气候特征。
长江上游——金沙江流经大姚县境内达62公里之长,大姚县境内的百草岭山系为金沙江补足了水分,然后浩浩荡荡赶往下一站;大姚县境内的渔泡江,是金沙江在大姚境内重要的补给支流。
就在大姚铁锁乡,这里一侧与宾川平川镇隔渔泡江相望,另一侧与丽江市永胜县东风乡隔金沙江相望。
作为宾川与大姚分界河的渔泡江,江对面的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有百多年前法国传教士带来的小粒咖啡种林。而今,被视为云南小粒咖啡先祖的朱苦拉咖啡,早已名扬四海。
殊不知,渔泡江另一侧的铁锁乡杞拉么村,隐秘生长着1198棵逾百年的老咖啡树,同样法国传教士带来的小粒咖啡种。
只是人们只知道朱苦拉咖啡,却不知道大姚县铁锁乡杞拉么村的起了么咖啡,与朱苦拉咖啡其实系出同源。
几年前,大姚通过招商引得本土企业家进驻铁锁乡,再造大姚铁锁乡小粒咖啡影响力,打造诸如“起了么”等咖啡品牌。
龙街镇:光伏发电站和沪滇蓝莓基地
有着“绿色能源示范县”之称的大姚,正在打造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基地。
尤其是一直被视为大姚县东大门的龙街镇,不仅是大姚的重要“粮仓”,自古还有“鱼米之乡”,是大姚最早实施现代烟草农业的乡镇之一、特色果蔬之乡,有着极为丰富的光热资源。
央企大唐选址龙街镇木大村东部,依托龙街镇丰盛的光热资源,建设了大唐大姚大平地复合型100MW光伏电站项目。
整个项目占地2000多亩,全是村里农民都嫌弃的山地、荒地。大唐在此建设了36个光伏发电单元组成,采用20多万块峰值功率为540WP的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以及36座厢式变压器房、510台196KW的组串式逆变器,在大姚建成新的光伏发电站,为云南省的绿色能源产业找到全新突破口。
而在龙街镇坝子里,一家来自上海的绿色农业企业,在此先期建成占地面积100亩的蓝莓基地。
目前,大姚共有165.9万亩核桃、41万亩花椒、8.7万亩蚕桑,不仅是核桃茶叶, 大姚花椒、蚕桑等绿色农业优势相当明显,亟待更多企业相中大姚商机,与当地做大做强大姚的绿色产业。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