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历史奇迹

豆沙古镇,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昭通盐津,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有人言“南有和顺,北有豆沙”,那么豆沙古镇都有哪些奇观呢?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中国第一条国道——“五尺道”

所谓五尺道,按照史料上的解释就是:“横阔一步,斜亘30余里,半壁架空,奇危虚险的阁道”。大约在战国年间或者更早的时候,西南地区就有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的商旅之路,其中一条支线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汉阳(今贵州赫章可乐)——味县(今云南曲靖)——叶榆(今云南大理),这条道与另一条走临邛(今四川邛崃)——笮都(今四川汉源)而来的支线会和,一路往西,经永昌(今云南保山)出瑞丽而抵缅甸八莫,再到印度、阿富汗等国,这就是 “南方丝绸之路”,史称“蜀身毒道”。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五尺道,现存350米,是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迹最多(243个)的古驿道。古道上的每一级石梯,都是历史的链条,青石砌成的路面,镌刻着马帮留下的深深蹄印,千年的磨砺,为石梯刻上了道道的历史。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这条古道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也承担了川滇商贸文化往来交融的重任。川滇两地的马帮载着布匹、盐、大米、山货、药材、茶叶、银、铜等物品,络绎不绝地往返于这条古道上,马蹄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中原文化、蜀地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随之汇集相融,衍生出了朱提文化。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在里面还可观看五道通天的壮观景象:秦五尺道、关河水道、昆水公路、内昆铁路、水麻高速公路,五条动脉各自互动、相互共振。这“古今五道”还有“交通活化石”、中国自然交通博物馆的美誉。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千古之谜”——僰(bó)人悬棺

与“五尺道”同样可以称奇的,是僰人悬棺。距关河水面约60余米高处一天然斜洞,洞内现存有悬棺9具11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僰人祖先是一个游牧民族,在明朝万历年间,统治者对僰人发动灭族大战,僰人就融入了民族大家庭中。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在云南,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的悬棺,虽不是绝无仅有,但肯定是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豆沙关悬棺是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悬棺博物馆”,至于是怎么放上去的,还是个千古之谜。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自古滇南第一关——石门关

悬崖边有一座关楼——豆沙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是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又称“石门关”。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处在五尺道的咽喉位置,关内为中原地界,关外则为蛮夷之地。古时的关门为1.2尺厚的木门,除有人值守关门外,楼上也驻有重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人将石门关称为“险关”。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古道、古镇、古风、古韵、古纳四面八方,美山、美水、美女、美食、美收天上人间。”自古以来,盐津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三川半”文化,饮食上就表现为博采众家之长的风格。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奇迹

如今的豆沙古镇,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小镇,成为了“昆水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

(图片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来中国的第一条国道,见识蜀身毒道、五道并行、僰人悬棺的历史奇迹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