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年轻人,究竟应该选择“远大新”还是“老破小”?

周姑娘在昆明中心区域买了一套“老破小”,位置靠近篆新农贸市场,因为入手比较早,所以至今每个月两千多元的月供并没有为她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是,水、电、物业和进出爬楼,让她时常烦恼,周围的朋友很奇怪,为什么她选择“毛病”多多的“老破小”,而不选择设施齐全的新房?她的回答很简练,因为这里的市井烟火气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我喜欢”。

李老师却不苟同,作为同学圈最早住上新房的销售,在听说周姑娘的事情后,总觉得新房才是年轻人最正确的选择。哪怕像李老师自己一样,选择城郊的“远大新”,每天面临公共出行不便、周边公配欠缺等问题,李老师也觉得,这才是年轻人必备的投资态度。

世纪难题:“远大新”和“老破小”,怎么选?

在城市发展版图无限膨胀的今天,地处城市发展的临边缘地带,诞生了为数不少的“远大新”住宅。与之相对应的是,老建筑扎堆的城市中心区域成倍增长斑驳的“老破小”。有的人为了保值、增值力推“远大新”,也有人只为一句“我喜欢和我需要”而深居“老破小”。

就在这个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掀桌争论”出现期间,观念越来越超前的昆明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做出了自认为最“正确”的选择。

住上“远大新”的年轻人,无法理解选择“老破小”年轻人的“目光短浅”;同样,选择“老破小”的年轻人也不能理解,买“远大新”的年轻人竟然为了价值而放弃自己对生活本该有的那点小需求。

对于价值观念越来越容易被无形拉扯的年轻一代,理性投资或者保有一些喜好,都是青春经过时的样子。

在大部分购房者眼中,“远大新”基本出现在郊区,以单价略低的优势,在新房中脱颖而出,并且大多户型宽敞,受到更多年轻人喜欢;而建设时间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住宅小区,普遍被看做“老破小”,这些老房子也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以周边配套成熟而吸引到更多年轻人注意。

自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究竟买哪一种房子而百爪挠心,网络也接连出现了许多文章,但观点通常都显示出两极分化:

首选“远大新”,大户型住宅质量、设计均有标准规范,户型排布更合理、空间更充足,即使面临结婚生子、家人同住,也能合理安置;小区绿化更有设计感、电梯上下、专业物管服务、人车分流、车位配比充足,若选择高楼层还能拓宽视野;周边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静谧,空气清新;所在区域发展、保值和增值方面提升空间较大。

首选“老破小”,小户型,紧凑不浪费,相应的低总价,门槛也低,同时公摊普遍略小,得房率高;小区生活氛围浓郁,周边配套成熟,比如教育、医疗、交通方面优势较突出,现房无顾虑;出行方便,通勤时间可掌控;水、电等日常开销相对更少,出租更方便。

不管怎么选择,“远大新”和“老破小”的辩论战似乎都不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如果一定要分出轻重缓急,那么要保证个人需求在优先位置。

选择,是对待生活的需求体现

对于“远大新”和“老破小”,有优势就会有短板,综合评选,不说绝对,至少能找到相对合适的房子。

“远大新”优势明显,同样,短板也要考虑全面。户型大、公摊大,总价较高,月供等方面压力大;期房,要排除烂尾可能,交房质量不能短期内看见;水、电、物业等日常开销相对偏高,并且住宅周边配套不完善,特别是教育和医疗方面,需要投入较大时间成本来等待配套落地;出行相对不便,通勤成本增加。

“远大新”不太适合工作时间紧凑的上班族,因位置偏远,通勤成本很高。同时,若是有孩子,“远大新”占据的教育资源也会有限,即使能找到合适的学校,办学质量也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老破小”同样存在短板,比如户型格局比较老,合理性不够,时常出现黑卫情况;无电梯,车位紧张,水、电等线路、管道老化,物业服务欠缺,小区绿化单一;因为房龄过老,升值空间受限。

“老破小”不适合讲究居住社区品质的年轻人,老小区住户相对复杂,加上物业欠缺,对不喜欢麻烦的年轻人来说,比较考验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的来说,不管选择“远大新”还是“老破小”,就像罗永浩说过的那样,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离工作地点住的近一些。毕竟,小空间总能适应,通勤距离远,真的很头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昆明年轻人,究竟应该选择“远大新”还是“老破小”?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