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昆明长水机场五岁生日,可你知道这五年它都经历了什么吗?

6月28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长水机场”)迎来转场五周年。

2012年6月28日8时19分,随着东航云南公司MU5939航班从长水机场东跑道首航起飞,这标志着长水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开启了云南航空发展史崭新的篇章。据统计,转场五年来,长水机场累计运送旅客17657.27万人次,起降航班143.42万架次,保障货邮168.11万吨。

转场五年来,长水机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长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2016年,长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长水机场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机场后,又一座迈入4000万人次级的机场。

从2014年云南省首条洲际航线昆明-巴黎航线正式开航,到今年云南首条直飞东欧的定期洲际航线昆明-莫斯科航线正式开通,云南省洲际航线总数已达到5条。特别是今年6月8日,昆明机场口岸实行7×24小时通关保障,使昆明机场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后第6个实现全天候通关保障的航空口岸。

一夜转场 扬帆起航

“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将于6月28日8时正式启用。”2012年6月21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转场运营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发布新机场转场运营的准备情况、前期进展和相关预案。

发布会宣布,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现已具备转场运营必要条件,6月27日23:00至6月28日07:59,将组织航空器从巫家坝机场转场至长水机场。据了解,昆明新机场转场搬迁是国内民用机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转场,将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个年吞吐量2200万人次大型机场的搬迁,搬迁工作与巫家坝机场的安全运营、新机场的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时光倒回到2012年6月27日。这个夜里,从巫家坝机场到长水机场的道路上灯火通明。一场云南民航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搬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云南机场人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不眠之夜,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长水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达54.83万平方米。为了便于旅客在这如此庞大的建筑内实现便捷的乘机、离港和换乘,长水机场处处彰显“顾客为尊”的人性化理念。航站楼设值机柜台160个、自助值机柜台80个、登机检票口78个、行李转盘15个、安全检查口42个,确保旅客自动分流,互不干扰;拥有68个近机位,确保大多数旅客不必乘坐摆渡车就可以直接登机;大量自动代步设施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旅客的步行距离,节省了登机时间;航站楼内布置了多处绿化庭院,给旅客以舒适、愉快的感受;机场在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和航站楼之间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数据显示,2012年6月28日,长水机场进港航班195架次,出港航班156架次,共执行航班351架次。转场运营首日,长水机场运营正常。

风雨艰辛 砥砺奋进

2013年1月3日,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大量旅客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机场运营秩序。事件发生后,昆明长水机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对照《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民航局80号和81号文件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协调管理责任,用6个月的时间建立完善了旅客服务协调机制、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和联动机制,修订了应急预案,细化并完善了措施,组织开展了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在2013年“1·03”事件以后出现的因大雾、冰雪等极端天气造成的7次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处置过程中,昆明长水机场主动协调航空公司通过呼叫系统向旅客通报航班信息;督促航空公司及时制订航班调整计划;请求市政府利用多种资源安全有序地疏散、接返延误旅客;成立7个专项小组,专职攻克难关、协调问题;组成航班延误包干5人小组,协助航空公司和地面服务代理企业,做好旅客服务工作;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协助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送餐食、送姜汤、送热水、业务咨询和为老弱病残孕提供补充服务等,减轻了地面服务保障工作的压力。

同时,昆明长水机场还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积极准备建设二、三类盲降项目,加快除冰坪工程和除冰机位改造建设以及设施设备配置,购置飞机除冰车、加液罐车、移动式照明车、扫雪车、除冰液洒布车。在大面积航班延误的保障中,机场员工时刻坚守岗位,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始终奋战在安全保卫、服务工作一线。许多员工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有的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继续坚守岗位,有的带病坚守工作岗位,有的24小时都顾不上吃一顿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处置工作一次比一次得当,一次比一次高效、有序,为实现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工作常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水常准 覆盖全省

“如果没有曾经的‘十问长水’,哪有今天的‘长水常准’。长水机场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实现了华丽转身,特别是实施协调联动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2016年5月26日,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在昆明召开的民航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工作会上,高度评价了长水机场近年来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2014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长水机场主要采取了以下5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打通云南机场集团所属的省内机场之间的信息,航空公司运控、机务和地面服务的信息,空管的部分信息等三个信息群。二是积极引入空管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及升级服务改版,第一时间掌控进离港航班及地面航空器运行相关状态信息,避免信息的滞后迟缓性或多方传递而导致信息失真。三是加强空地一体化系统建设,在机场保障车辆上加装GPS系统,确保能随时监控除冰车等保障车辆运行情况,为运行指挥员高效及时处置特情提供参考。四是开始着力推进机坪全景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五是运用多方运行大数据融合及新技术设备,长水机场与合肥飞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作为当前生产运营系统的重要支持和强力补充。该系统于2014年10月、11月测试和试运行,12月正式上线使用,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在各驻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累计注册账户超过5000个,并在快速增加,覆盖集团公司16个部门及13个也就是所有州市机场。同时“长水常准”包涵了机务、物流、航食、地服等10余家保障单位,涵盖了19家航空公司及监管局、空管局。

随着“长水常准”在云南机场集团各州市机场的安装运行与覆盖,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以长水机场为中心,云南省各个州市机场为支点的集团集群协同平台,从而达到云南省内各机场之间运行信息的快速化、集成化、扁平化传递。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机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如今,在云南机场集团以“互联网+机场”提升智慧运营程度的理念指导下,长水智慧机场建设步伐已然提速。

按计划,长水机场将通过新建和改造20多个系统,应用“互联网+机场”思维,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机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具有“智慧”,并且系统融入昆明智慧城市,整合综合交通、旅游、气象等信息,在航班保障、旅客服务、机场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机场服务方面,建立旅客定位信息获取平台,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系统、自助安检、自助登机系统,以及停车场智能管理系、旅客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整合信息数据,支撑实时、主动的服务信息发布;实现自助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购物等旅客自助式体验服务。

当前,长水机场已联合阿里、百度、飞常准等互联网平台,有序推进各子系统建设力度。不久的将来,长水机场携手云南监管局、各航空公司、空管、一关两检等单位推进建立的协同运行指挥决策平台(A-CDM),将让省内机场管理、运行、指挥调度实现协同决策管理,进一步提升机场运营效率。

继2015年4月,机场东跑道二类盲降系统率先投用后,2016年12月8日,机场西跑道二类盲降系统开放使用。至此,昆明机场成为国内首个双跑道均具备二类盲降能力的机场。2016年3月,新增的45个机位投入使用,机场机位总数达到158个。同时,针对自转场以来冬季运行保障面临的新问题,机场在候机楼4个端头与滑行道连接的位置新建7个除冰坪,并增加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飞机除冰效率。随着昆明机场迈入高速发展期,现有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6700万人次要求,昆明机场超前谋划,将加紧开工建设一批基础性保障设施。

按照规划,机场将加快实施东二跑道、S1卫星厅及相关配套建设工程,力争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稳步推进西区跑道、T2航站楼及卫星厅等相关工程建设,力争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机场基础设施达到终端规模。同步开展T1航站楼功能改造,扩建停机位,缓解建设期基础设施保障压力。进入发展成熟期后,进一步完善货运、机务维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等各类配套设施能力,从管理及软件上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云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说:“5年来,我们坚持率先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云南民航再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昆明长水机场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门户枢纽,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力,谱写中国梦云南民航强省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今天,是昆明长水机场五岁生日,可你知道这五年它都经历了什么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