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首届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将在德宏举办。9日,来自中缅双方的百名学者、专家一同来到两国口岸城市瑞丽进行考察。今年,迎来了中缅建交67周年。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源远流长。而提到中国与缅甸的情谊,就不得不提瑞丽。
全国唯一“境内关外”免税区·姐告
姐告,傣语意为“旧城”,是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开放环境最好、进出口贸易额最高、货物吞吐量最大、进出境人员最多的口岸,是云南面向东南亚辐射的交流窗口。它是302国道的终点,与“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相连通,是中缅、中印公路的交汇点。
姐告国门
姐告国门界碑
“境内关外”,就是在我国境内,海关辟出一个专门区域,进出的货物相当于进口和出口。区内可以免关税、免增值税、流通可以减免流通税,使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有关优惠政策,提高通关速度和便利程度,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
在姐告,有着云南边境上的第一国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姐告国门去往邻国,其中不乏来瑞丽游玩的游客、边民、商人等。站在姐告国门面前,就可以窥见到邻邦缅甸的一隅风貌了。
姐告国门看到的缅甸
银翔摩托产业园·走进摩托的海洋
刚进入银翔摩托产业园,就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摩托车整齐的排列在眼前。这些摩托车都将销往缅甸、印度等地。而缅甸则是银翔摩托车最大的市场。成车厂内已安装组装生产线2条,每条生产线每天能生产摩托车500辆以上。
排列整齐的摩托车
走进车间可以看到一辆摩托车“诞生”的全过程,而每个工人都在为每一辆摩托车的“诞生”在流水线上忙碌着。整个园区有5000余名工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来自缅甸,他们同中国的工人一样,一周上五天班,从而获得相应的酬劳。
工人在加工零件
缅甸工人在组装摩托车
缅甸的瓜藤爬到中国来结果·一寨两国
“一寨两国”,顾名思义,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它的傣语地名叫作“银井”,幸福美满的意思。中缅两国的国界线从寨子中央划过,中缅两国勘界后的71号界碑也立于寨子中央。国界的东北侧为中国的银井寨,西南侧为缅甸的芒秀寨,这样奇特的人文地理奇观也经常被大家用“中国的鸡跑到缅甸下蛋”、“缅甸的瓜藤爬到中国结果”来讲述,在寨子中你可以通过“一秋荡两国”来亲身实践一番。
“一秋荡两国”的秋千
缅甸的孩子背起书包就能够来中国上学。在银井的一所小学,146名学生中有60%是来自缅甸的孩子,他们与中国孩子一样享受两免一补,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中文、缅甸语、英语三语教学,未来都将可能成为中缅两国的大使。
一寨两国里的免费书店
一寨两国里的火龙果园
寨子里还有一口“一寨两国水井”,以前居住在附近的两国人民都到这里打水饮用,现在还能看到水井处保留着的两国人民智慧的简易“净水装备”,可谓是“共饮一井水 胞波情无限”。
一寨两国水井
“胞波”情谊的见证·中缅友好纪念馆
中缅友好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于2006年由云南勐拱企业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缮。1956年12月,周总理、贺龙副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携手从畹町桥步行进入中国边境上的一座小镇,这一历史瞬间被称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我国陈毅元帅的《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更是真实的反映了两国人民的传统“胞波”友谊。
畹町中缅友好纪念馆
周总理旧照
馆内展出了周总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与同缅甸友好往来的各个历史画面,小楼的时空人文,紧跟时代的场景变迁,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其特有的历史价值。
中缅专家学者合影
中缅合作种水果·瑞丽市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瑞丽瑞丽市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是西南最大、全国一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占地面积为500余亩,内设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水果交易大棚,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1000余户。主要交易产品为西瓜、菠萝、香瓜等,一年吞吐量达60万吨左右。
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
在水果收获旺季,瑞丽市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交易中心将会有3000名左右的缅甸工人做装车工作,有些缅甸人民持边民证,早上到交易中心上班,晚上又回缅甸去。
现大多采取与缅甸农民合作模式,中方企业出资、缅甸农民出地,收益五五分成,土地采取一季度一季度的租赁方式,在缅甸已有4万多亩中方投资的水果种植地。水果的种植全程都有监管,种植技术人员均是中方人员,丰收的水果将销往除全国各地。
缅人与缅瓜
本次“中缅智库高端论坛”邀请到了中缅两国重要智库代表和知名专家学者一百余名,将以“民心相通与中缅合作”为主题,针对中缅两国友好交往有关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增进中缅“胞波”情谊,加强双方战略互信,不断推进中缅友好往来发展。(文图/张曼)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