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旧事拾遗

当你翻开一本满是尘埃的老式相簿册时,仿佛是一个款款端坐在老街墙脚边面目安详的老人,将胡同或是里弄的陈年旧事向你娓娓道来,那些最平实朴素的言语,勾起你对于一片地域或是一座城市的最原始而又最纯真的记忆。若是恰逢这老相簿记载的城市是这北纬25°高原上春意盎然的昆明时,那么北京路将是它绕不去的一道坎。

宋朝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北京路虽说不上是杏花烟雨的江南景致,而这“自古繁华”四个字确是名副其实。早在1935年,比利时籍的传教士雍守正便在这里主持修建了云南教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德勒撒堂”,后更名为“耶稣圣心堂”,是垂花门和外钳玫瑰窗点缀的典雅哥特式建筑,韵味十足。

说起着北京路,其实原名太和路,南起昆明站,北接昆明北市区,因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为纪念这一云南的大事,特将此路更名为北京路,取“边疆连接首都北京”之意。由最南端的昆明站一路向北,过了别具异域风情的天主教堂不远处,便是有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风貌的龙云公馆,新中国成立后,龙云公馆改名为震庄迎宾馆,成为了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政务接待场所。在这龙云公馆稍稍朝南,是一块较为开阔的广场,老昆明人记忆中的这片广场不仅有着喷出各式水花的喷泉与四季开不败的鲜花,更是岿然矗立着曾经的昆明第一高楼——昆明工人文化宫,老老小小的昆明市民在那个物质文明相对匮乏的时代,在这里通过娱乐活动寻求着各自的精神寄托。

时光总是无情的,不仅让人老去,可能还在带走那些曾经你身边的陪伴。

随着城市地铁项目的上马,从岁月深处走来静谧伫立的教堂变为了瓦砾堆,早已不是昆明第一高楼了的工人文化宫轰然倒塌。工人文化宫爆破的那天碰巧路过东风广场,有面目惨然的老人凝噎似的悻悻站着;有举着相机想记录下这栋年迈建筑最后遗容的中年人;也有不谙世事,兴奋的围观热闹的孩童。对于有着北京路记忆的这一代人,仿佛嘴里含了一口咂摸不出滋味的成年老酿。就像儿时的玩伴随着时间的流转,尚且来不及告别就各奔东西,从此再难寻觅。

那些昔日的繁华几经反转,变成一场悲欢离合。

也许你会怀念过去,可有时也憧憬未来。

新建的地铁站口不时吹出阵阵凉风,假如能坐地铁,再没人愿意开车挤在拥堵的道路上;万达影院和昆明广场拔地而起,城市生活迈入了新的步调。长长的北京路上,仿佛遇见曾经的那些画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相互依偎的情侣耳鬓厮磨;满脸稚气的孩子奔走打闹;年迈的老者眯起眼睛注视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繁华,也偶尔想想过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阳光一天天明媚起来,好在这里每天都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不如从这里开始吧,阅尽人间春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北京路旧事拾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