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上和地下来形容建水和弥渡,颇显贴切。
早已落在下风的大理弥渡,怎会甘居人后?
如今的弥渡,欲通过搞活多维度的教育产业,奋起直追。
今年内,弥渡将开建1000个托儿幼儿园学位、引入建水实验中学民办高中,改建扩建百年学校弥渡一中,引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项目……
滇南建水有全国第二大文庙,还有名声在外的建水实验中学。
建水实验中学为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红河建水,带来不小的声誉。
每年八九月份,来自云南多地的学子,直奔建水。
他们相中建水实验中学“低进高出”培养模式,会给他们升学小目标带来好彩头。
如今,这个成立8载的民办学校,正在向云南多地输出其成熟的教育模式。
这包括远在滇西一隅的大理弥渡。
弥渡是白子国故都,素有“花灯之乡”“文献名邦”“民歌之乡”著称。
明、清时期,弥渡教育文化发达兴盛,清代曾出现“五科七解亚”盛况。
重提当年勇的弥渡,正在教育产业上“学赶超”!
引入建水实验中学,成为2022年弥渡教育产业的重头戏。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9月,弥渡学子将在当地切身感受到建水实验中学的熏陶。
2022年2月,弥渡县与建水实验中学签订了《建水实验中学到弥渡县创办民办普通高中办学协议》。
根据协议,建水实验中学将在弥渡县创办一所民办普通高中,并于今年9月起招生办学。
预计再过3个月,弥渡学子在弥渡当地也能切身感受到建水实验中学的魅力。
改建扩招的弥渡一中,占地面积达347亩
除了引进建水实验中学,享有逾百年历史的弥渡一中,还将改建扩招。
地处弥城镇文笔中路4号的弥渡一中,起始于清光绪年间的中和书院,于1926年正式建校至今,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90余亩的土地上形成了以“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育人环境。
而今,这个百年学校将搬迁至弥城镇建宁社区,学校规模扩大至347亩。
弥渡县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弥渡县2022年度土地出让计划》显示,弥渡一中搬迁项目土地将在年内挂牌。
地处弥城镇建宁社区的新弥渡一中搬迁项目,占地面积347亩,远远超过弥渡一中原有校址90亩的占地规模。
除了弥渡一中搬迁扩建,弥渡县还引进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项目。
占地面积逾百亩的乡村振兴学院
即将开建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将是弥渡县职业教育的补充和升级。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项目位于弥城镇龙泉社区夹石洞村,基地北侧毗邻新建市政道路,新建市政道路与文笔路、祥临公路相连通,且3公里范围内有弥渡汽车客运站,交通十分便捷。
项目规划参数为:容积率0.8,建筑密度24%,绿地率35%,建筑层数不大于5层,最大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停车位220个,预计学生人数1800个,生均用地36.8平米。
整个项目分为三期开发,一期建设项目包括1栋汽车销售与服务楼、1栋实训大楼、3栋教育培训中心和设备用房,二期建设项目包括4栋学生宿舍楼、2500平米食堂一个、400米跑道足球场一个、标准篮球场2块和附属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包括拟教学楼1栋、会议校史馆1栋、学生宿舍楼1栋、教师宿舍楼1栋和标准篮球场4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