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城市规模,其实是人口规模。而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城市规模越大,则资源调动能力也越强。因此,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筑巢引凤,开启城市“猎”人计划和人才争夺战。而跻身Ⅰ型大城市之列的昆明,自然也不能松懈。
全国百万级人口城市,云南仅昆明入榜
据近期住建部发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全国范围内,城区人口上1000万的超大城市有6个,人口在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9个,人口在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有13个。
昆明城区总人口397.97万人,全国排名第20,暂且跻身Ⅰ型大城市之列。而云南百万级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也仅此一家。
需要注意的是,住建部的统计口径是“城区常住人口”,不是户籍人口,也不是市域人口。这有什么区别呢?
以昆明为例,昆明的市域总人口为685.0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这个数据是包括辖区内7个区、3个县、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的总人口。
但统计“城区常住人口”,则把城区以外,也就是县城和农村的人口排除在外。所以像武汉这种拥有千万级市域总人口量的大城市,依然还在超大城市阵营门外徘徊。
而这个统计口径是反映城市真实规模的关键指标,作为判断城镇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的刻度表而不容忽视。
就好比一个APP的日活、月活用户量,才是真正判断这个APP的生命力所在;一个大V账号的阅读量、互动量,才是真正判断这个大V实力所在,而不是单纯以粉丝量说话。
城市“猎”人,先发制人
所谓城市规模,其实就是“城里人”规模。城市是种虚构,那些在“城里”生活和打拼的人才是真正的“城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城市聚集的这些人气,就是财气。因为,大量人口涌入,才能为其注入活力,为这座城生产与消化能量提供强大的爆发力。
放眼国内,北上广深千万级人口都市,各自坐拥万亿级GDP的经济体量,长年霸占榜首。放眼全球,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其消费活力引全球瞩目。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孕育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人口红利正凸显。
因此,觉悟高的城市“先发制人”,早早开启了城市“猎”人计划。
比如,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更是打动无数踏入深圳的打拼者,仅2019年就引进28万人才。西安自2017年出台人才引进及户籍新政,两年吸引百万人才落户,一时引领城市“抢人”浪潮。武汉更是提出购房租房“打八折”,本科生年薪保底5万元……
而这一两年,昆明的“抢人攻略”也姗姗来迟。
比如,2018年8月,昆明推出“春城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入选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再比如,今年3月,昆明出台政策,推行“零门槛”落户,对于在昆明就业创业的省外高校应届毕业生给予2000-8000元不等的补贴。而对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紧缺专业的毕业生,每人给予4000—10000元不等的补贴。
与此同时,也放宽落户限制,实行“零门槛”落户。
城市竞争?人才竞争!
归根结底,城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事在人为。
城市本无用,是“城市人”让城市生根发芽。正如“公司”本空无一物,是“公司成员”激活或毁灭“公司”本身。
人是城市的血液和灵魂。城市若没人,那城市也百无一用。
东北经济衰落,乡村经济凋敝,这和人才流失、青年出走息息相关。
再回首十年之前,呈贡新城尚未成形,身处荒郊野外,人烟稀少,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百废待兴,只有大学城刚刚“试营业”。
昔日呈贡
一座座新楼盘无人问津,整个呈贡新城毫无生机可言。唱衰呈贡的论调,此起彼伏。“呈贡鬼城论”一度甚嚣尘上。
昔日呈贡
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昆明市政府带头南下,公立医院、学校等城市配套的血液部分植入呈贡,地铁线开通,昆明高铁南站通车,交通网络被激活,新区环境日益改善,产业园、写字楼、商场人气渐涨,再坐拥20万大学生的人流量,呈贡起死回生。楼盘价也从谷底逆转上扬,节节攀升,直逼主城区。
现如今,如果主城四区是昆明的右心房,那呈贡则将是昆明的左心房。
根据云南“十三五”规划,2020年,昆明城市人口要达到400万人左右。我们期待昆明能吸引和留住更多人,向一座区域性的国际中心大都市迈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