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昆明商洽会已过半, 如果还有很多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巨匠作品你还没看过的话,那你也太不上道了吧。由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承办的“2017昆明商洽会·云之传承滇池民族文化艺术节”上的近万件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现仍然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展出,还没去过的小伙伴快抓住商洽会最后的尾巴吧~当然,去过的也可以再去喝一杯茶,品一品手工艺浓浓的历史文化味道。
之前文章我们有介绍过唐卡、石影雕工艺、面塑等让人惊叹的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巨匠作品,来来来~现在让我们接着带你了解更多的巨匠作品吧!
船模大师付昆祥和他的世界级作品
付昆祥:
中国船模大师,云南船模业领军人物。12岁入行,同年参加比赛获得荣誉,拿到第一块船模比赛金牌,31岁接到第一个出口订单,36岁荣收英国女王称赞胜利号模型作品的表扬信。其代表作品郑和战船、奋进号战船、汴河客船、中国福船、英国胜利号、郑和船队等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声誉。付昆祥老师将毕生经历投入到了船模研发、设计、制作上,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震撼的作品、是有灵魂的艺术品,向敬重民族文化的人述说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付昆祥

付昆祥作品

付昆祥作品
云南苗绣传承人、刺绣工艺大师廖力耕,讲述苗家传统刺绣的辛劳与魅力
廖力耕:
云南刺绣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云南民族村(苗族传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云南舞台美术学会民族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会员。
廖力耕老师是第三代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熟练的掌握苗族传统刺绣技法四十多种,其剌绣作品多次获奖。还传承培训了上万名学员,她们当中有的已被评为十大绣娘,传承人和刺绣高手。
廖力耕还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及文化产业博览会,先后到过上海、深圳、广州、苏州、香港、澳门、香港、泰国参加交流活动,现场动手展示苗族传统刺绣文化和技艺,受到广泛好评。

廖力耕与他的作品

正在创作的廖力耕
陶艺工艺师刘小松独树一帜的陶艺作品让同行都嫉妒
刘小松:
陶艺工艺师,昆明紫韵艺陶工作室主创,云南工艺美术学校特聘老师,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会员、传承老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云南省紫陶研究会会员。
刘小松老师自幼经祖辈精湛技艺的耳濡目染及言传身教,深得祖辈真传,十五岁就拥有独特的制陶工艺。刘小松从事制陶二十五年,曾师从云南瓦猫传承人张云,学习制作瓦猫等具有浓烈云南民族文化特色的陶艺;并被浙江龙泉窑特聘为技术顾问,从事古龙窑烧制及研究,研发古龙窑独特的烧制技术;曾在宜兴研发宜兴紫砂的工艺和紫砂烧制、龙泉窑烧制技术,是省内掌握瓷、紫砂、紫陶及土陶从制作到烧制全部环节的工艺美术家。
1999年获浙江省工美杯金奖浙江;同年获浙江单项技术金奖;2003年获楚雄州彝族陶人最佳创作金奖;2015年获云南省工美杯铜奖;2016年获云南省工美杯银奖。其作品艺术特征:融合了瓷、紫砂、紫陶等工艺,在传统造型和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造型艺术,新材料技术,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力。

刘小松

刘小松陶艺作品

刘小松陶艺作品
斑铜工艺师李碧用心打造集实用、欣赏、收藏为一体的云南特色斑铜艺术品
李碧:
斑铜工艺师。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会员、传承老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昆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市风景画协会会员,昆明“鼎玉制”李碧斑铜艺术工作室创始人。
科班出身的李碧老师所学专业是工艺美术,于1999年进入的某斑铜厂家学习斑铜工艺品的制作,2014年创建“鼎玉制”斑铜艺术工作室,从事云南斑铜艺术品等金属方面的探索以研发工作。
李碧老师巧妙融合了金、银饰品制作的錾刻、镂空、宝石镶嵌以及乌铜走银等特殊工艺,在斑铜上的有机结合应用形成了李碧创作云南斑铜工艺术品的特点和艺术风格。云南斑铜的整套制作工艺流程,从造型 、设计、斑铜手工制作、显斑着色,都能独立完成。
其创作的代表作品有《吉祥八宝瓶》、《聚龙薰》享有很高的声誉,作品整体稳重大气,玲珑剔透,是集实用、欣赏、收藏为一体的云南特色斑艺品。 2016年5月李碧着作品参加了“2016第十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展会上李碧的作品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和好评。其中《聚龙薰》香炉参加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的“工美杯”精品评比大赛中,荣获金奖。

李碧

李碧作品

李碧作品
小贴士

滇池会展中心旅游小镇云之传承精品展区线路图
1、开车导航:国际滇池会展中心13号馆-公交车站
2、停车:进入会展中心,请停P2、P13停车区。出P2停车区向右走;出P13停车区向左走
3、乘坐公交车:K21、K22、K23、K24、K25、K26、K27、K28、K31、K41、K51、255、919F、921到达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4、专程到旅游小镇的游客,不需要购买门票!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