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业绩下的红包雨 云南白药拟每10股派8元红利

      经营业绩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年度分红拟每10股派发现金8元的云南白药,成为云南上市公司中少有的明亮之星。4月21日晚间,云南白药发布2016年度财报,公告显示,2016年,云南白药实现经营收入224.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73亿元,增幅为8.06%;净利润29.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9亿元,增幅为5.38%。公告称,经营业绩再次刷新历史记录,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发展质量稳定提升。http://kankanyn.com/jianwen/1059.html

1c5e0006ddae075176ee

靓丽业绩促高红利分配 

正是因为有着持续增长的经营能力,云南白药也在公告中同时披露,拟以2016年末总股本10.4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元(含税),共拟派发现金股利8.33亿元;其余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年度分配。

这是云南白药连续高红利分配的又一年。据报告,2014年,云南白药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红利5元,2015年每10股派发红利6元。

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白药控股今年实现混改,引入陈发树的新华都实业集团。新华都以单方增资方式,实现对白药控股50%的权益。白药控股在报告期末持有云南白药41.52的股权,共计持有42426597股。新华都进入白药控股后,将分享这其中一半的权益,那么按照2016年度的分配预案,刚刚进入的新华都将获得1.7亿元的红利权益。新华都在报告期末直接持有云南白药3.39%的股权,所能分配到的股金红利超2800万元。

报告期末,新华都陈发树以自然人身份直接持有云南白药8948211股股份,如果云南白药本次分配预案获得通过并实施,且陈发树红利分配规定的登记结算日仍然持有这一部分股份,陈发树个人将可获得约715.9万元股金红利。

当然,以上计算是基于报告期末的持股情况和新华都通过增资进入白药控股所间接持股情况。由于引入新华都触发全面要约收购,要约收购期为3月24日至4月24日。要约收购规定日期结束后,理论上可能存在所持股份变化的情况,最终分配实得,要以实施红利分配登记结算日最终所持股份为准。

不过,要约收购期间,云南白药股价远远高于要约收购价64.98元。年报发布日4月21日的收盘价84.49元,所以在要约收购结束时,所持普通股份的股东应该不会申请要约收购。

云南白药的年度报告还回顾了去年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报告称,2016年,医药行业增速虽触底回暖,但产业链各环节依旧深受政策扰动,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并存。政策调整带来的产业阵痛难以避免,注册分类改革、一致性评价、两票制、药品分类采购、医保支付制度等政策不仅让药企压力倍增,还加剧了业内各主体对市场的竞夺。

与此同时,规制变革的红利亦在向医药产业链释放,通过厘清行业秩序、加速行业优胜劣汰,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主引擎。

当下正是医改涉入深水、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国家对医药行业供给端改革和构建产业新体系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划与展望。其中医疗保险的持续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下的医改和老龄化社会下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则是供给端改革的重点关注内容。供给端改革要求扩大有效供给、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具体表现为:生产端去产能、流通端降成本、服务端矫正要素配置,进而遏制医药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现象。这将加快药企在研发、品种优势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分化,促进市场存量空间的整合并开启部分领域的新机遇。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超越过去任何时代,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受益于“健康中国”等战略性政策的支持,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基于13亿人口的巨大基数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发展环境,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医保商保体系完善、二胎放开、医药医疗新技术奇点来临等多方面有利因素,迎来了中国大健康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具有研发及质量控制优势,相较普通的保健品企业,医药企业在涉及天然药物研发时,把从动植物中提取的有益成分延伸至保健品更具优势。加之国家引导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支持以创新为驱动的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正在加速与传统医疗的融合。“医药互联网+”已在医药健康行业激起共鸣,并促使市场资源要素不断优化重组,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整体的信息化、去中心化和移动化。传统医疗的‘互联网化’不仅能为医药健康大数据挖掘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撑和服务,还能为用户提供诊断精确、服务周到、价格合理、随时可得的医疗服务,并让用户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动维护者。这将极大程度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并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

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引人关注、政策倾斜、模式创新、资本聚集的投资高地。公司将凝智聚力,通过对行业整体更深的洞察,兼以更具前瞻性的规划和布局,谋划新业态,拓展新空间。

受益混改效应力促四大板块转型升级

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云南白药在报告中也有所警示。

一方面是政策加速行业变革。今年以来,医药行业改革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多,前所未有。两票制、降低药占比、医保目录调整、支付方式改革等开启了新一轮的研发之变、产品之变、终端之变和付费之变。

变革的影响已传导到市场,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旧的营销法则或将被颠覆,医药营销生态亦或被重构,这将彻底改变医药企业逐鹿市场的制胜战略。

另一方面,成本不断被推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政策,共同加剧了药企的成本压力。一方面是,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及资本强势介入的推动下,中药材原料步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年涨

幅已翻倍甚至超过三倍;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医药行业监管持续强化,面对高频次飞检、生产工艺自查要求、环保标准提高和药品审评审批的全面改革,药企为保持高标准系统运行,将持续投入更多的资源。

竞争也步入白热化。在国内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相同功效的药品生产企业多达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对市场的竞夺尤为激烈。同时,国外制药巨头凭借其在资本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步扩大在我国药品市场中的影响力,是国内药企的强劲竞争对手。加之,医药健康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更是吸引了互联网巨头、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资金实力雄厚的新投资者涉足,致使行业竞争生态逐步被改变,对市场的冲击日益加剧。

第四,市场消费需求疲软。医药健康行业虽然是非周期性行业,但仍然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影响,这在具有消费品属性的日化健康产品上表现更为明显。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引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社会整体需求呈同向趋势,消费者支付意愿下降,购买力呈现低迷态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增长速度。

最后,云南白药认为负面舆论也会引发行业危机。医药健康产品的公众讨论话题极为敏感,行业的负面新闻,消费者用药安全知识的匮乏,公众对药品成分功效的误解,和媒体的大肆渲染及夸大歪曲事实的报道,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运营,还会进一步诱发企业形象危机。

云南白药认为,2017年,医药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开启新的赛场,以此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及释放的改革红利,将促使医药行业转型提速,在更高的层面激活企业的发展动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云南白药认为公司将继续坚持“固本培元”、“转型变革”的发展基调,在密切关注行业变化,理解、顺应、把握行业新形势的基础上,持续地加强对全局的战略规划和资源调配,开展战略落地、优化组织结构、推进精益管理、加强人才建设,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和现有业务管理体系效率。公司还将继续探索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巩固和优化集个人健康护理、现代健康服务、中药材产业链开发、医药商业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平台体系。通过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建立生产、销售、研发快速联动反应机制;通过健全细化并严格执行生产系统各项规则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完善评估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质量;通过加强重点市场扶持,拓展主导产品覆盖范围,打造新产品样板市场,以提升营销管理水平;通过调整销售费用结构和投入模式,科学分配资源,不断提高销售资源使用效率;通过持续开展技术开发和创新以确保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知名优秀企业、行业专家学者等深入合作,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

2017年,云南白药将紧扣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同时加速深化内外部合作,转变内生增长方式,加大外延并购扩张步伐,以全球视野开展资源整合,探索新发展空间,以此开启云南白药发展新局面。公司将受益于控股股东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所带来的白药品牌价值、管理团队、创新研发等既有优势的放大效应,并借此驱动生物医药、商业物流、健康产品、中药资源四大板块的转型升级,做精做深做强产业,创新业务发展形态,构建业务发展生态体系,塑造新的发展平台,为面向国际竞争夯实内在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高业绩下的红包雨 云南白药拟每10股派8元红利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