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处女地,有着纹面神秘民族居住,如今只剩不到20人了

十一黄金周,去一个人神合一,世外桃源—丙中洛 ,丙中洛在哪里?有很多人对这个地方充满了疑问,充满了好奇,趁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那里与神共度一个国庆节

神秘民族的文面文化

你或许已经见惯了文身,但文面你或许并不熟悉。在云南怒江,有个神秘的部族,部族里的女子凡过十三四岁,无不绣面文身,代代相传,千年不改。

独龙江大峡谷处在滇西北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高黎贡山以东,成为通往外界的天然屏障;担当力卡山于西,巍然扼守着人烟罕至的国境线。道路的艰险、地域的偏远、使独龙族民众与外界少有往来,为之,独龙江流域的原始生态环境极佳,民风及其淳朴,民俗极具特色。

独龙族原先大都居住于独龙江两岸的山坡上,由于年代已久,草木结构的房子异常破旧、屋外环境脏乱、室内光线昏暗,每家每户相对独立地过着原始的居住生活。独龙族民族好客的美誉,有福共享,见者有份,是独龙族从原始部落形态、跨越至现代社会、保存下来的淳朴的民风之一。若是到了独龙族人家里,他们必定会用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你。

纹面,是独龙族女子特有的习俗。但这种习俗的起源,却没有权威的诠释。有“祛除鬼神,保佑族人平安”之说;有“纹面可以带来好运之说”;也有“纹面为美之说”,但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历史上北方西藏察隅的藏人经常南下入侵,独龙族女子为了躲避非礼,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但现在,独龙族还有文面的已经不超过20人了,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通过照片和文字来接触这个文化了。

独龙毯是独龙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服饰。独龙族人白天用一条或两条独龙毯围系在身上遮羞或御寒;夜里,就用独龙毯当被子盖。以前的独龙毯、多用纯麻线纺制,独龙人选用自己种植的麻,经剥皮、浸泡、翻煮、晾晒、染煮、纺织等等复杂的加工而成。近些年,随着与外界的交通逐渐开通,各种颜色的棉、毛线、逐渐成为独龙江地区主要的纺织原料,用棉、毛线与麻混织的条状独龙毯,已经成为独龙江民族特有的符号。

除了独龙毯外,我发现每一个纹面老人,应该说,是每一个独龙族妇女,都有爱戴多串项链共同的特点,这些项链有的是用果核串成、有的是用木珠串成,也有的是用纽扣串成。独龙人对于天然饰物的魅力、有着最为质朴的理解。

和神在一起的教堂

怒江因为险峻的地理环境,交通是云南所有地区里较不发达的地方之一,也是人们眼里不好到达的地方,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地方,只要有村落,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国传教士建造的教堂,并且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

老姆登教堂

怒江老姆登基督教堂在怒江峡谷沿岸,被称为怒江最美的教堂。从怒江边的S228沿六库向福贡方向,拐向知子罗方向岔道后,大约在12公里处可以看到指示牌,按照指示方向,在老姆登村委会停好车,走下坡100多米就到教堂了。

迪麻洛教堂与白汉洛教堂

迪麻洛村有一座教堂,那里有在欧洲已经绝迹的中世纪特色的教会活动。进入迪麻洛村,已经完全是古代的氛围,劳动者们用手工创造的美丽世界。手工建造的木头房子,手工种植的庄稼,手工纺织的布匹,手工制造的家什……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的感觉。

白汉洛隐藏在山里要徒步两个小时才能到。白汉洛教堂曾因宗教矛盾被大火烧过,就在天主教刚刚传入怒江贡山地区的时候,史称“白汉洛教案”。教堂重建后,法国传教士任安守又继续在现在丙中洛的秋那桶村和重丁村陆续新建了教堂。白汉洛教堂也很小,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才重修过的缘故,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很新很漂亮。

 

与神共度的地方

怒江其实最吸引我的不是它时而狂野咆哮,猛浪奔腾,时而又温顺缓流,恬静无声的江水,而是一个神圣,神秘又奇怪原始的地方,而这里就是丙中洛,来这里是一场秘境寻踪的探索,是为了寻找那所谓不同寻常的踪影,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期待,这里有傈僳族、藏族、独龙族、怒族,是你没体验过的独特民族风情。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东邻迪庆州德钦县,南连捧当乡,西接与缅甸接囊的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丙中洛境内有国家级4A景点3个,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级景点2个,二级景点6个,三级景点3个。丙中洛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北高南低。

怒江第一湾

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

桃花岛

光听名字,就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它在当地被称做扎那桶村,因被怒江环绕,成半岛状,又称”怒江第二湾”。据说因岛上桃花甚多,每年三、四月份,岛上一片粉红,如陶渊明笔下的挑花源,人称”桃花岛”。

 

 雾里

又名翁里、五里、伍里,是一个位于丙中洛北约10公里处的小村子,旅行者常用”瑞士田园风光”来形容她。雾里村美得让人窒息。大片大片浓密的绿中,一座座高脚木楼轻盈地错落着。一层层石板折射着淡灰色的光。清晨云雾缭绕,和着炊烟,实为人间仙境!

 秋那桶

这是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峡谷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精华中的精华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众多,人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壮观。

怒江石门关

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

 

丙中洛也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基督教堂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

嘎娃嘎普雪山

嘎哇嘎普,意为高大的雪山,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冰蚀湖分布,海拔5128米,是丙中洛最高的山峰,也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最高峰。

贡当神山

位于丙中洛南面,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意为白色的狮子,因山形酷似狮子,岩石全是乳白色的羊脂玉大理石,故此得名。

 

达拉村南菁雪山

 

除此之外,还有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湾西面的雪山),信灵干嘎日浓(怒江第一湾西边的仙人洞),衣当都吉帕姆(纳依夺村的帕姆仙人洞),扎朵达雅初姆(秩科当大悬崖),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将太下灵信木(纳依夺村悬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每个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自己的神灵。

美食

石板粑粑

也就是石片烤饼,用丙中洛特有的一种石片当作煎锅在火塘上烤热,把养麦面或是玉米面调成糊状,倒在加热的石片上烤熟即可。

漆油炖鸡

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

巩辣

在怒族语中,巩的意思是蛋,辣是阿辣的简称,意为烧酒。因此”巩辣”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酒炖的蛋”或”酒炒的蛋”,简称为蛋酒。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美皓”),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交通

1.从昆明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六库全程大约10小时,六库江东客运站坐车到贡山全程7-8个小时,贡山到丙中洛的车很多,平均约50分钟一班,车程约1小时,票价12元,最晚班是18:00。

2.丙中洛每天有两班车去六库,一般上午8点左右在丙中洛唯一的大街上发车,车费85元,车程约8-9小时。

3.丙中洛大街上有跑秋那桶的面包车,18公里路程,15元一人,大部分景点都在沿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最后一个处女地,有着纹面神秘民族居住,如今只剩不到20人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