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都将举行系列宣传活动。今年云南的这个节日,比往年大为不同。
6月3日上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将于6月8日-10日端午节期间,设在红河州蒙自南湖广场,举行群众参与性极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作为分会场的云南大学和官渡古镇的系列活动,则将持续至14日。
今年主题: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宣传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德聪发布称。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州政府在蒙自市南湖广场联合举办。同时,省文旅厅还联合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和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市官渡区政府和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在云南大学和官渡古镇举办分会场活动。而并非主会场、分会场的其他各州市、县区,也将同步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展览、展演、讲座、咨询等宣传活动,掀起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新高潮。
杨德聪表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举办,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主会场,为何选在红河蒙自?
红河州副州长何民参与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作为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极其丰富,是“七彩云南的缩影、哈尼梯田的殿堂、过桥米线的故乡”,形成了“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
目前,全州有不可移动文物2888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44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65项、州级184项、县级881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592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67人,州级334人,县级1174人。2016至2018年,红河州共投入州非遗保护专项经费1814.37万元。
“欢迎大家到红河来,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小长假。”何民副州长发出热情邀请,并透露:6月8日-10日,红河州将以蒙自市南湖广场为主场,设置非遗项目展示、文物鉴赏、法律、旅游宣传咨询等活动内容,届时,将组织全州传统制作技艺、剪纸刺绣服饰及饮食等类型的30余个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展示,遴选全州7县市27 个代表性节目参加展演。
文旅结合,“旅游就是看文化”
对于此次选定的主会场所在地红河,杨德聪副厅长给予盛赞。“有人说,红河州是云南旅游的新方向,此话不假。”他说,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向来不可分割,“诗”与“远方”总是结伴而行,在文化和旅游两个部门合并之后,二者更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文化让旅游更有魅力,旅游让文化更加活力。可以说,旅游就是看文化,文化是旅游最核心的内涵。
而此次活动最大的特点之一,则是突出和强调公众参与度,让尽可能多的群众都参与进来,了解、学习和传承时时刻刻“活”在自己身边的各种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这,也正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已经持续三年走出省城昆明,将主会场设置在地州的初衷所在。
假期不想出门?昆明分会场同样精彩
据悉,6月8日-14日期间的分会场活动,同样丰富精彩。
在官渡古镇,将举行中国(昆明)官渡第九届全国非遗联展系列活动,邀请国家、省、州(市)、县(市、区)四级100个非遗传统技艺类项目展销,组织滇剧花灯展演、民间论坛、民间绘画、围棋赛、碑林拓片体验等系列活动。
在云南大学,将举办以“实践、创新与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使命”为题的学术论坛,以及非遗活态展示、非遗工作坊体验等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