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围绕发展新定位 着力补齐七大短板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昆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将围绕昆明发展新定位,着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人才储备、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等方面补齐短板,以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基础设施

长水机场吞吐量将达6700万人次

《方案》从建设完善高效交通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设施项目推进4个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具体目标。

在建设完善高效交通网方面,到2020年,基本构建“198556”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和干线公路网,全市公路里程达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昆明境内段,形成昆明为中心联系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的城际铁路网络,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236公里,长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700万人次。

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新建、改造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以上,实施路基改造工程1000公里以上,重要县乡改造工程200公里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100%,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50%以上。到2020年,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以上,农村人均日用水量40—60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

在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20年,建成“泛在、融合、高速、安全”的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线网络,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60%,4G网络100%覆盖,昆明市域高清电视数字化覆盖率达100%,建成昆明国际国内信息辐射中心。

产业发展

2020年新兴产业占比超20%

围绕产业发展,《方案》提出了落实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5方面的具体措施。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0%,力争达到25%;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同时,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围绕构建“药、医、养”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和中国健康之城。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对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项目投入设备购置费用的8%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对围绕产品升级、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进行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按研发投入或技术转让金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最高给予150万元补助。

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到2020年,培育5个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园区,10个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以上园区,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90%以上,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1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脱贫攻坚

“十三五”投40亿专项资金

围绕“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以前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一目标,《方案》从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实施易地搬迁移民工程、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从种植、养殖业入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条件好的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两区两县”重点扶持10个以上特色旅游村。

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采取“内培外引”等措施,每年为“两区两县”培养免费师范生100名,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中央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重点向“两区两县”等贫困地区倾斜。确保“两区两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学子女100%接受教育资助,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40亿元。深入推进重点片区开发与脱贫攻坚,确保涉农资金向“两区两县”和其他县区的贫困乡、贫困村倾斜。

生态环境

构建环滇池生态走廊

《方案》提出,到2018年,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Ⅴ类,到2020年,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森林总蓄积量达到7600万立方米。

做好以滇池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完善“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继续实施环湖截污东岸、南岸配套收集系统完善项目,推进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构建环湖生态走廊。

加大牛栏江、螳螂川、普渡河、阳宗海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实施牛栏江等源头支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螳螂川—普渡河及其支流治理。完善流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嵩明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和两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禄劝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嵩明县第一污水处理厂。

加快实施再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加快推进主城区及县区建成区、工业园区等区域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及回用管网建设,推进工业循环用水、农业节水灌溉、节水器具推广等节水重点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人才储备

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人才,一直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77万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46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20%,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6%,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8%,人才贡献率达37%。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总体要求,聚焦“188”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实施“春城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行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建立新兴产业人才“产销衔接”机制。

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十三五”期间,围绕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重点建设20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创新梦想工程,到2017年,力争认定300名创新创业梦想导师和50个创新创业梦想孵化基地,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梦想服务平台。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等为重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三五”工程、创新创业人才“551”引进工程等人才引进重点项目。探索聘任制公务员引才政策,支持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

科技创新

推动“昆明制造”向“昆明创造”转变

《方案》提出,2016—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

在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对昆明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任务的,可在签订建设任务合同书后,采取后补助方式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补。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昆明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昆明市科技计划安排不低于200万元的建设引导经费。

在转变财政研发项目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方面,对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具有研发经费投入的规模以上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研发后补助,按其研发投入在500万元以下、500万元至1000万元、1000万元至1亿元、1亿元以上分4个档次,分别给予4%、3%、2%、1%的补助。

在支持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专业团队等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大力发展新型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空间,支持企业创新各类商业模式,推动“昆明制造”向“昆明创造”转变,打造昆明创新创业升级版。

教育卫生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

《方案》提出,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率达到68%,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8.5张,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

在教育方面,以实施“三名”工程为载体,培育、引进200所示范引领名校,培养、引进、评选500名春城教学名师和100名校长。采取“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名校带民校”“弱校并强校”等“捆绑互动”方式,带动学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深化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昆明教育国际化进程和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城市建设。

在医疗卫生方面,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每个乡镇建好1所乡镇卫生院,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或每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建好1个村卫生室,构筑全面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利用医疗资源,开展医疗协同,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形成,降低就诊时间成本。

此外,《方案》还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统筹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严格督查考核,优化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昆明市围绕发展新定位 着力补齐七大短板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