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你到底得罪了谁?

文/野樱桃

如果“选择在一个城市继续生活”这道选择题中只有香港和昆明两个选项,前者看起来更符合这道题的预设逻辑,因为近年来不断被各种人嫌弃的昆明,怎么也没有办法在这样的对比选项中有被思索的时间。

真的一丝没有,恐怕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这样。

我在香港上学,也去过纽约、罗马、迪拜、巴黎、阿姆斯特丹、莫斯科……两年前,决定把昆明这个故乡重新定义为我下半辈子生活居所的时候,刚下飞机的那碗小锅米线都会让我感动得想哭。

哪有什么完美的城市?被各种嫌弃的昆明,在和香港乃至我去过的各种国际大城市的对比遴选中,熟悉且多姿多彩的人间烟火味,从不停歇地吸引着我回来的方向。从故乡离开再回来,将来的每个日夜都会如同过去的这两年一样,贪婪地去感受这座城市的人和物,去重新认识过去从没认识过的有关这座城市的细节和故事,去真切感受那些改变昆明的力量。

#

三年前,《别了昆明,一座正在死去的城市》爆火的时候,我在香港读书。看完那3437个字需要勇气,因为满心的愤恨很难保会把手上的手机甩出去。

自己的孩子再怎么没出息再怎么有各种缺点,凭什么来指手画脚?护犊子怎么了?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打狗还要看主人,你这是狗和主人一起打了啊!

自尊被万点暴击的我和很多昆明人一样,每看一个字,都只想暴喝一句“滚”,这是本能,带有一种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也完全不讲道理的领地意识。

生在昆明,长在昆明。故乡就是那个我可以随意吐槽谩骂无所谓,但决不允许别人说它一丁点不好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

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我长待香港,去过纽约,罗马,迪拜,巴黎,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我也并未觉得这些城市就完美的挑不出刺。关键在于,你选择去看到哪些面,接受哪些面,又选择把哪些面放大?

就像你爱一个人,喜欢他欣赏他,他就哪哪都好。一旦你满眼都是他的缺点,他真的就哪哪都是个烂人。

天天抓着昆明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些阴暗面不放,那没得说,在你心里这座城市就是完蛋。但当你选择看到一些相对美好的东西的时候,在街边小摊花三块五买一个夹油条的烧饵块,都比在时代广场Marriott Marquis酒店49楼吃鱼子酱来的幸福。

昆明真的有那么差吗?

昆明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

#

当然不是。

这句笃定的话,你可以说我是偏心,毕竟我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昆明女孩。

但我更愿意把这份笃定归功于我每次趁着假期,从香港回到昆明的那些瞬间。那些短则几天,长则一月重回家乡生活,对这座城市认知的加强、刷新和重构。

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许久,而后短暂归来,只有当你真正被扔出过这个城市的条条框框,才更能体会到真实。特别是带着在香港我必须要去面对的跨地域生活、身份认同、社会位置摆放而产生的冲击和疏离感回来,在那些有限的时间里,我真的从未如此认真的去接近过昆明,想要用力去抓住它,并觉得它无比美好。

真的,下飞机后去吃碗小锅米线,去黑林铺甩个烧烤,都会想哭出来。

昆明是一座彩色的城市,从视觉的观感上来说是这样,从生活气息上来说也是这样。蓝天,白云,花,树,山峦,湖泊构成的强烈自带色彩,让整个人的身心变得明亮。

这里的自然优势自不必说,四季如春。全国高温爆表的时候,昆明清净凉爽,全国低温冷成狗的时候,昆明依旧温暖如初。到了冬天,到处都残花败柳,只有昆明依旧鲜花盛开。

最近,满城盛开的蓝花楹让昆明在抖音上火了一把,成为“网红城市”。你见过教场中路盛开的蓝花楹吗?真的美炸了!

一种花,让一座城瞬间成为美好的代名词,成为多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而这些美好,不过是每个昆明人都可以独享的日常。昆明本身就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那些路过的、不经意的风景,都是惊喜。

讲真,我还没见到过哪个内陆高原城市任性地拥有着500里独享湖面,别和我扯什么洞庭湖和太湖,那可是在江南。

在香港的生活节奏极快,其实很多大城市都这样,大家也愿意把节奏快和发展快划个等号。

但,上下班要等5,6趟地铁,每个人目不斜视的快速往前走,车厢被各种各样白衬衫,西服,公文包,黑皮鞋塞的连只蚂蚁都挤不进去的场景,从来不会在昆明出现。

上午十点以后商圈才会渐渐开始有人,翠湖边,公园里多的是下棋逗鸟吹拉弹唱的人,当然,还有穿着民族服装肆意跳舞的大爷大妈。

没错,昆明的生活节奏是慢了些,悠然自得,安逸。

但你不能也没有资格说它不求上进,不死不活,混吃等死。因为昆明的精彩,从来就不是在高高的写字楼和繁华的CBD。

一定会有人又要嗤之以鼻,但是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那些不懂生活的人,不知道市井和烟火气有多可爱的人,自然领略不到。

#

“矮,黑,丑”,在知乎问题“对昆明人的第一印象”下,这是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恐怕还要加上一个“懒”,因为昆明的生活节奏是真慢。

外省人普遍不喜欢,也多少看不起昆明人。我读书的时候,大把同学一脸嫌弃的问我:“你们真的骑大象孔雀去上学?”“少数民族都是住在部落里?”

通通不想理。

总在说云南这个地方没几个有出息的人,特别那些戴几块好表,扎几条好皮带,有几套别墅豪宅,飙几辆豪车,装模作样听几场小剧的老表就常常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是城市精英,特牛逼。

想想吧,没毛病。

毕竟从过去的聂耳,郑和,唐继尧,龙云,再到现在的杨丽萍,金飞豹,于坚,褚时健,这些名字重重复复被提了千万次,耳朵都起茧了,没有任何惊喜可言。

回昆明之后,我进入媒体工作,接触很多人,也采访了很多人。

渐渐的我发现,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昆明其实有很大一批在自己的领域做的很精彩的人,他们正蓄积力量在把这个城市往好的方向推。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立场,态度,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正在担当起这个社会,成为这座城市主流话语的掌握者。

比如。

你知道云南纪实摄影师吴家林,是被“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唯一选中的中国摄影家,是作品唯一有资格入选法国袖珍摄影黑皮书的华人吗?

你知道云南画家洪浩昌,在油画届赫赫有名,一幅画卖超百万吗?

你知道云南的赛车手麻俊昆,不仅是韩寒林志颖的导师,还续写了中国赛车的传奇吗?

你知道昆明青年艺术家李东海,自创“墨行体”,受邀为舞台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电影《南极之恋》做书法设计,放荡不羁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吗?

你知道一个叫做王筱月的昆明姑娘,不仅是中国知名的水陆两栖摄影师,也是欧莱雅天才系列产品的代言人吗?

你能想到云南虽然影视文化极度缺乏,但有个叫内陆飞鱼的影评人,贾樟柯每次来昆明都要见,丁磊也点名让他开专栏吗?

你能想到卖早点和炒饭起家的云南厨师苏启胜,不仅在《锋味》里和谢霆锋同台PK厨艺,还强势登陆了央视美味科学人文纪录片《鲜味的秘密》?

你能想到在最近爆红的街舞综艺中,常常上微博热搜的小白、雷晓阳和李琰就来自云南吗?

你能想到陆川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海报,就是出自一个酷爱画画的云南小伙杨洪宇之手?

……

你不是没想到,是你不知道。

不要说昆明没有气质,也不要说昆明缺乏有圈层,有教养,有态度,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不是没有,只是你不知道,不认识而已。

在我看来,这就是昆明力量,正在改变和即将改变昆明的力量他们年轻但不幼稚,他们的调性、态度和努力,正在构建着这座城市的教养和人格,向上且充满活力。

#

昆明城现在到处挖挖挖,的确,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未来想象几乎全盘湮灭在挖掘机戳地的哀嚎和全城多到畸形的围栏中,逼到窒息。

原来一下雨就淹水的地方,现在淹的更严重,连机场隧道都能淹,下个飞机还要踩着砖头。

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没有好看的吧,我就不相信你整容整到一半出来见人的时候一点都吓不到人。

吐槽归吐槽,但当地铁真正开通,高铁四通八达,商圈娱乐选择多样,一座又一座刷新昆明高度的城市地标拔地而起的时候,你摸着良心问一问,真的不觉得这个城市在变好吗?

总说昆明只是个旅游中转站,但在最新的《中国国内旅游者报告》中,昆明在国内游客心中排在第二。

总说昆明到处是沸腾的工地,就像灾后的废墟,公共资源紧缺,落后没人看得上,但2017年超过一半的房子,都被外地人买走了。

总说修地铁绕路又堵车,但当你之前上班要花两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的时候,心里就没有一点小窃喜?

你总说昆明土,没有喜茶,没有Lady M,买个彩妆也找不到专柜,但等万达城,大悦城,恒隆,万象城开业之后,我就是觉得想要的都会实现。

昆明需要修炼内功,也正在修炼内功。你要给她时间,等等她啊。

她需要打通全身的经脉,这些融合了强大昆明力量的经脉,连接着重生,连接着改变,是永久性地颠覆性地改变,从物质到思想。

#

2016年7月29日,我坐早上9点的飞机从香港返回昆明。近两年来,遇到的人总会问我同一个问题“香港那么好,昆明有什么啊,为什么回来?”

昆明是有不好的地方,但我更愿意去看到她好的地方。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些人要抓着一些说烂了的点来作贱我们的城市。为什么就不能睁开眼睛看看这个城市可爱的地方。有那么多的人都在珍惜这个城市,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努力,这个城市在变好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在外求学的人会和我一样回来,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失望离开。

都随便。

这个城市始终属于那些懂得珍惜它,盼它好的人。

昆明,即便全世界都嫌弃你,我依然爱你;昆明,哪怕没有1000个赞美词,我也要给你1000个赞。

活在当下,珍惜拥有。那些个谁谁谁,你们欠昆明一个道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昆明,你到底得罪了谁?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