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是人类手工制作的太阳,侵略黑夜的武器,是人类挟白天对黑夜进行的一场时间“割地”。
如果农业时代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时代奉行“朝九晚五”,那信息时代人类“全天候发作”的状态,无异于撕破了黑夜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当白天资源开发殆尽,终于,人类对黑夜下手了。夜市繁华可期,夜经济大有可为。
深夜,穿越昆明计划
当迎来绿灯的小摩托从白云路口呼啸而过,青年路的司机在拥堵中单手拧下瓶盖,气定神闲地抿了一口水。刚从东风广场地铁下来的人,在人潮拥挤中娴熟地走向出口。而翠湖边,零零散散的中年人在慢跑中潜入黑夜。
太阳在西山转身打烊,滇池湖水在暮色中平息,黑夜渐渐漫过黄昏,春城迎来下半场,稍加收拾之后,它将在昏黄的路灯与闪烁的霓虹灯下再次开张。
从大学城仕林街、七彩云南第一城、斗南花卉夜市、官渡古镇到双桥夜市风情街、杨家地夜市,从恒隆广场、同德广场到欣都龙城,从翠湖、南屏街、南强街巷、大悦城、南亚风情园、万达广场到公园1903……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慢慢展开的昆明夜市画卷,收容了一个个在深夜街头跑路的灵魂。
俗气的城中村夜市,却也热气腾腾
城中村的夜市俗气、混乱甚至还有些肮脏,但深藏其间的烟火气却难以复制。
当太阳还在黄昏逗留,杨家地的夜市街早已就位。街道两边摊位林立,商贩的吆喝声不绝于 耳,各色货品坐等路过的有缘人青睐,各类小吃急不可耐地想来一场穿肠过肚的旅行,浓浓的烧烤味、火锅味、油炸味未经许可擅自闯入嗅觉神经,而这里的空气更是充满了人……
等天一黑,屋顶上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大屏幕则忙碌地切换广告。
如果你去逛过,你就知道,“水泄不通”在这里从来不是一种修辞手法,杨家地的人声鼎沸会让市中心冷清的商场感到自卑,它的人气与活力为叫板各大繁华商圈提供了绰绰有余的底气。
而这种热闹几乎承包了杨家地的下半夜,过分点的烧烤摊可以到深夜三四点才渐渐歇火。
事实上,经历了2020开年至今漫长的街头“萧条”,目击并参与这么一场人潮涌动,你会产生莫名的兴奋。
再往南走,和杨家地一样,双桥夜市风情街也以热闹著称。别说官渡区,在全昆明夜市界,双桥也占有一席之地。
用不着天黑,双桥夜市街就已红红火火、忙忙碌碌,人们忙着吃,忙着逛,忙着看来来回回的人儿。整整一条街的小吃是选择困难症患者的“致命”食粮,而小吃尽头琳琅满目的服饰与指甲美容则是女生的“剁手专区”。
除了美味之外,双桥夜市还到处弥漫着一股蠢蠢欲动的香艳味,暧昧的气息在双桥上空飘荡。各路“五花八门”的美女,看得人眼花缭乱。小巷子里泛滥成灾的美发店,总有爱美的姑娘在镜子前晃动身影。
十字路口,路过的车子慢吞吞挪过,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人肉红灯。警车停靠路边,执勤的治安队时不时在巡逻,洪亮的大喇叭不间断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当然,更多的城中村夜市被视为城市的浓疮,在昆明这些年的城市化进程打击中一蹶不振。当夜经济发展走上正道,应该还会在深夜慢慢苏醒。
新晋的商圈夜市,为大城市扳回一点面子
如果城中村夜市难逃城乡结合部的粗犷画风,那新晋的繁华商圈则令昆明夜市的脸面更上一层。
晚风从湖面拂过,悠扬的音乐从耳畔掠过。璀璨的“凯旋门”下,姑娘们按下快门。
喷泉边上,孩子在嬉戏打闹。广场上,演出结束的人在撤场。它热闹,但没那么闹。网红打卡地实至名归,公园1903的夜晚令人沉醉。晚上十点,意犹未尽的人慢慢撤退。
在南强街,八九点的晚上,张灯结彩,独具韵味。那些穿行而过的美女靓仔,恍惚间化身南强街巷的跑马灯,同样引人注目。
集市两边的小酒馆塞满了人,而酒将塞满肠胃。这里盛产酒与故事,不醉不归是买醉人最后的倔强。
置身于昆明内核的南屏街,作为传统夜市担当由来已久,它一直是青年打发时间的入口,因为经典,所以经久不息。
而周边连体的正义坊、昆明老街同样坐享城央繁华,承接着人来人往,一并拥有深夜方休的资格。
相比之下,金马坊似乎大势已去,多少有些没落后的冷冷清清,令人诧异。
年轻人不出门玩音乐,他就出门玩给年轻人看。在祥云街拐角处,长头发的街头艺人吹着萨克斯,一曲《成都》足以令人动容。而身边支架撑起的两部手机,正将他吹出的每一个音符送进未曾谋面的网友心里。
在大悦城门口,男女老少,进进出出,开启深夜“剁手”模式。有人来,有人离开,有人在门前广场游荡,随行的宠物狗对夜晚好奇地吐了吐舌头。
侧边的篮球场上,一群少年在灯下角逐。与挥霍金钱不同,他们挥霍汗水。
咫尺之隔的云纺商业区,正酝酿夜经济灵感之中的在建项目在夜晚休眠。正式进入云纺,你才能看到酒吧服务员在门口招揽生意。
在正常情况下,傍晚时分,前来拜访美酒、美食与美人的年轻人就会将这里的夜生活推向高潮。而牌坊外的小摩的与出租车,将会与酒馆并肩奋战到凌晨。
在南亚风情第一城,它的灯火通明与毗邻的杨家地遥相呼应,但它的高大上风格又与杨家地的屌丝风势不两立。但这显然不影响从杨家地凯旋归来的人,再到此一战。
在翠湖边,科技馆黄昏中谢幕,陆军讲武堂大门紧闭,中青年环绕翠湖慢跑,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在树下叙家常,灯光不明不暗,气氛恰恰好,不吵不闹,也没有诡异的幽静,如同街坊邻居在后花园的一场饭后闲聊。
在文化巷与文林街,人面不知何处去,熙熙攘攘已成昔日光景,路边摊和逛街人一同消失不见,而随机访问的服饰店老板早有转让之意。暮色下,街巷重归安静。冷清中,文化巷的文艺范一并流失。或许,那群开学归来的大学生才能重新激活这里的热闹。
一街之隔的钱局街,一如既往的安静,不争不抢地偏安一隅,却也顺便掠夺了文化巷的浪漫。
街道两边枝繁叶茂的树儿们,迎来送往路过的每一位路人和每一缕清风。它沉默而不尴尬的优雅是别的大街小巷学不来的风情。
昼夜通杀,向深夜掘金,是大城市的下半场
从喧嚣已久的城中村夜市街,到热闹的传统城央地标,再到新晋深耕深夜的繁华商圈,夜经济一直存在。从白天到黑夜,从线下街头巷尾到线上电商平台,逛是停不下来的企图心,是没有止境的探索欲,是难以满足的新鲜感,人们的“逛街”欲也一直存在。
当然,如果把夜市等同于夜经济,那就太局限了。夜市只是夜经济的雏形,喝酒蹦迪吃烧烤不过是最基本的玩法而已。更多适用白天的玩法,将渗透到夜间,包括工作与生活。
比如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实行两班倒,而不是囿于单一的朝九晚五,到点就闭门谢客。正如翠湖边刚投入运营的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自助服务区一样。比如,有条件的景区开发与开放夜间旅游,而不是到点就清人散场。事实上,灯光点缀的不夜城也是一道风景线。
所谓夜经济,归根结底,是抹平白天和黑夜的边界,是把昼夜一视同仁,是主张在深夜就像和白天一样生活,是让大多数发生在白天的故事也能毫无违和感地嫁接在深夜。
当GDP增长进入瓶颈,白天的日光经济资源匮乏,尚未正式开发的黑夜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金矿与蓝海。
如果GDP总量=数量×单价,那昼夜通杀、双管齐下的GDP增长模式则变为:GDP总量=数量×单价×时间。没错,GDP增长在原有基础上,摄入了时间维度。事实上,多出来的时间将反映在数量上,并最终反映在总量上。
因此,当传统的“朝九晚五”模式在瓦解,生活与工作不再只是白天的事,大家手上有闲暇,兜里有闲钱,心中有闲情,黑夜只是未点亮的白天,像医院般昼夜运转是大城市的下半场,向深夜掘金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且,有朝一日,“熬夜”一词在大都市或将不复存在。正如网络与现实难分难解,“网瘾”的说法消失不见一样。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