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文/邹莉

      2017年6月28日,昆明市7万多初三学生步入考场参加中考。而在考试结束后的这几天,这7万多学生和几十万的家长来回穿梭在各大中学的推介会现场,为这7万多少年该报考哪一所高中而抓耳挠腮。

该报考哪一所高中取决于两个数据:学生考了多少分?学校多少分录取?

于是学生估分和学校喊分,成了昆明这几十万人最近嘴巴里念叨最多的数字。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热潮:衡实中学闯进昆明高中录取第一批次

6月30日公布的昆明普通高中招生学校目录及招生计划中,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名列第一批次一类招生名录中,这所被很多人诟病的超级民办中学在云南的分校,再一次被关注。除了其代表民办中学首获第一批次录取的“国民待遇”外,衡水教育模式再一次被议论起来。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这所“超级中学”,用每年百名左右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逐渐闻名全国。而更加备受关注的除了惊人的成绩,还有衡中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而在所谓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衡水模式”似乎更加“变本加厉”,被冠以“高考工厂”之名不说,也让衡水中学成了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也是方红峰所批评的,“衡水中学的基本做法,显然过于强调分数,很多时候把孩子作为工具来看待,跟浙江一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抵触。”

而提到方红峰,听到这段话,很容易就想到4月衡水中学在浙江掀起的滔天巨浪。衡水中学分别在浙江、云南、河南等省开办分校,浙江教育专管部门针对这件事发声反对甚至斥责,媒体添油加醋替以文字批评,使得这场再正常不过民办教育的“开疆拓土”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而“高考名校”话锋一转只剩“高考工厂”,也被批评成典型应试教育,而忽略根本的“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遭到舆论的口诛笔伐。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严苛的作息、埋头苦学、题海战术、誓师大会不但抹杀了太多青春奔放的快乐,还挤占了不少拓展兴趣的时间,就像很多人用“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句话来注解衡水式教育。或许在大众眼里衡水中学确实是这样。

但是问题来了。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对立伪命题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

素质教育就百分之百正确?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本身就是反人性反科学的,任何一个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面发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根据个性和特长来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路。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教育以应对考试为中心。这根本上就符合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选拔机制。取消了小学学生的班级排名就是素质教育?可是从小升初开始,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导致名校以考试为选拔方式,离我们似乎并没有远去多久。刚刚结束的昆明市中考和上个月初的高考,这两大考试,哪一个不是以分数取人?在这种以分数取人的环境下,昆明哪一所学校不是为了让孩子考个高分加足马力想尽办法进行应试教育?

就连招生学校都分三六九等先优后劣录取,谈什么素质教育呢?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别和我说某某国际学校就不是以分数取人,在那种以钱取人的学校里,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家庭环境决定了极少数孩子可以不参与到中国教育的游戏中。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抹不开的路径,而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到达高中教育阶段,个性和特长分化已经鲜明,针对性进行分化应试与素质教育,才是必然选择。

更何况应试教育本身就体现着素质教育的过程,各种不同学科的高强度训练就是在培养人思考问题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素质教育的幌子来否定应试教育,就是在自欺欺人。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拿高分去名校,只不过衡水做的更彻底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对于多数省市而言,云南也包含在内,“一考定乾坤”的高考是绝大多数学子进入大学唯一的一块“敲门砖”,录取从高分到低分,甚至新闻公布的也只会是各种高分状元,状元学校。所以究根到底每个学校的目标都相同:拿高分去名校每个学校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去努力。只不过努力的方式有些不一样,或者说每个学校对这个努力的过程定义不同。而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只是多了自己的一些章法和个性,然后取得令人咂舌的高考成绩(2016年,省文理科状元、139名“清北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生、3145名成绩600分以上学生),自然就成了“焦点”,容易被争论。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在以分取人的激烈竞争面前,即使内心极度反感衡水中学的部分家长,也不可能回避考试争分的现实,学生更不可能。而衡中模式正是实现金榜题名心愿的一剂良方,自然成为众家长热捧的“香饽饽”。正如有人调侃的那样,“你骂衡中模式一万次,最终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它的校门。”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对于高考,白岩松有一句被用滥的话:“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确实是如此。毕竟富二代也只是那1%,更大多数还是寒门子弟,人家拼爹拼娘的,你寒门子弟没个啥敲门砖,你拼啥也是白费力气。

如果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简单推崇“素质教育”,那这个衡量“好”与“坏”的标准又该是什么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种反人性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简单的几个资深评审老师?那如果说是人为的,是不是又该多了一层“水分”?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网络评论精选:

——素质教育那是扯淡,是精英发明的迷魂汤,家长要是信这个,就把孩子毁了。

——努力,难道有错吗?

——高考的逻辑,就是奋斗的逻辑。它构成中国人最基本的公平信仰,成为让人才流动起来的第一推动力。一考定终身的时代过去了,但知识改变命运始终成立。

——不上晚自习,和24小时的军事化管理,并没有本质差别——前者是花更多的钱和时间给自己安排24小时军事化管理的替代品,比较起来,衡水模式似乎成本更低、更公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只要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这句话哪里错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