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滇池还要蓝,“寄情山野”的阳宗海给了昆明更多可能

如果说光影给了城市多变的可能,水则亦然。

形如巨履,底色清明……在昆明,大多数人嗅到这些词汇的第一时间便会将滇池脱口而出,而昆明又岂止于此。地跨澄江、呈贡、宜良三县之间,距昆明市区36公里的阳宗海自古便是春城山水大观的最佳注解。

逐水草而居,伴碧波徜徉。轻奢低调的阳宗海畔总能在水的语境中与一贯对海抱有幻想的云南人寻得共鸣。

阳宗海,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素有明湖澄碧、高原明珠之称。但纵使天生丽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水的平衡依然免不了那些阶段性的“错位”……阳宗海亦然。

比滇池还要蓝,“寄情山野”的阳宗海给了昆明更多可能

时间线调到2018年,虽然阳宗海所涉及的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便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但周遭长期的人为活动却对这片流域造成了一定的有形负担。

比滇池还要蓝,“寄情山野”的阳宗海给了昆明更多可能

处于阳宗海上游的阳宗镇坝区基本农田占比高达94.93%,且以种植蔬菜为主,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据数据分析显示,阳宗海流域64%的氮磷污染便是来源于农业农村。

对此,阳宗海海水环境治理又是如何拨乱反正呢?

首先,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推进。完成国家造林补贴项目7000亩,完成补植补造1093亩,完成义务植树37.37万株(2237亩),完成面山示范造林1000亩。并启动阳宗海南岸1600亩湿地规划建设,逐步恢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

做到河(湖)长制名实相符,管好自己的“盆”和“水”。自2018年以来,各级河(湖)长开展多轮巡河共1500余次,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70余个。

而在最为关键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阳宗海流域积极发展水生经济作物,种植本地藕500亩,完成秸秆还田15220亩,其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更是达到80%以上……通过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

同时,加大了从外流域摆依河引水力度,平均每年引水近2000万立方米,不仅减少了阳宗海农灌取用水量,缓解流域水资源匮乏的局面,也保障了河道生态用水需求,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

如今的阳宗海,是蓝色的,不同于滇池刻意营造的山水一色,她本就栖居于山野之间。随着那抹令人心之向往的蓝更加透彻清明,掣引云南省生态旅游新方向的阳宗海,已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高端康养旅游目的地。

比滇池还要蓝,“寄情山野”的阳宗海给了昆明更多可能

其中,汤池温泉具有数百年开发历史,出水温度68—72℃,富含丰富的硫、钙、镁、钾等48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美容、理疗功效。

比滇池还要蓝,“寄情山野”的阳宗海给了昆明更多可能

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洞经音乐等文化资源和百年滇越米轨、飞虎队远东疗养基地等人文历史,也形成了阳宗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2019年1至6月,阳宗海接待游客179.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实现旅游收入8.92万元,同比增长27.3%。(文/汤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比滇池还要蓝,“寄情山野”的阳宗海给了昆明更多可能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