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笔写这篇文章之前,突然想到朋友分享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公司来了一批新人,各个地方的都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云南、江西、湖南……
作为HR,进行完新人培训,她邀大家一起吃饭,希望能相互认识,尽快融入。
饭桌上,菜备好,酒备好。所有人起身干杯,唯有来自云南的那个小伙无动于衷。
“来来来,不管感情深不深都要一口闷”。
“云南人喝酒,感情不深,一口不闷”!
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个故事,都会觉得云南这个小伙太不会做人了,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得看人脸色,有点傻。
但,细想想,这个云南小伙是真的傻吗?
“感情不深,一口不闷”是典型的老派云南作风。千千万万的云南人都是这样的,没毛病。
都说人在江湖走,那有不喝酒。在社会上混的人应该都不会去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毕竟,逢年过节要喝酒,朋友小聚要喝酒,婚丧嫁娶要喝酒,金榜题名要喝酒,升官发财要喝酒,求人办事要喝酒…..
喝的是酒,其实玩的是社交,是情分。
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共情社交”与“功利社交”。“共情社交”重感情,直来直去,喜形于色,发自内心,不涉及任何利益交换。而“功利社交”则注重社交的效益性,想方设法去达成想要的目的才是王道。
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功利心很重。
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缠绕的关系,组成了一个关系网,而“喝酒”,则是组好这张网的关键,也是在社会上能够通关的必备砝码。
喝酒喝酒,重点有时并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于酒局以及酒局背后需要达成的某些目的。
如果你觉得这个想法太过于偏颇,那么你大可以回想你生活中、工作上经历过的那些人情世故,无论是官场上的权力角逐、商战中的你来我往、或是情场上的无边风月,离开了酒,是不是就欠缺了点火候?是不是就不那么容易把事情办成?
酒局,有时候就和棋局一样,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棋子,一言一行一个表情,举杯碰杯干杯,敬酒罚酒喝酒,都是落子的艺术。子落好了,可能全盘皆赢,一不小心,也可能满盘皆输。
所以,在中国混社会,讲究一句话走天下——“不管感情深不深,都要一口闷”。
这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功利社交”,也是社会上已经既成的规矩。和对方感情深不深不重要,处不处得来不重要,看不看得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维持所谓的关系,为了形势、为了成事,要懂得守规矩。按规矩办事,一切水到渠成。
而云南人,在“功利社交”占主流的氛围下,仍然坚守着少有的“共情社交”。他们不会随大流去遵从所谓的“规矩”,而是选择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带有任何利益交换的、不拐弯抹角的去与人相处。“感情不深,一口不闷”,就是这样。
云南地处高原,多山,偏远,闭塞。云南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其眼界、心境、与外界信息的接收流通囿于环境条件限制,性格多单纯、朴实、憨厚和直率。这样的性格,经祖祖辈辈的积累传承,渐渐成为了云南人为人处世的底线和行为准则。
云南人说喜欢就是喜欢,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感情深就是深,感情不深就是不深,从不愿违心,也不愿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功利、而应付,而妥协。
的确,在这个社会上,要想混得好,得遵守规矩,“不管感情深不深,都要一口闷”是规矩,为了高升给领导送礼是规矩,为了卖产品多给些回扣也是规矩…..云南人明白这些规矩,但云南人的心里有自己的规则,云南老派作风赋予云南人的种种就是云南人会去奉行的规则。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云南人“感情不深,一口不闷”的直率和憨厚不会改变。
很多人笑谈,现在这个“功利社交”的社会,维持好所谓的“关系”多么重要。云南人身在其中,如果一直不思改变,多半怕是要吃亏。
但吃亏不吃亏的,云南人不怕,也不在乎。因为云南老派作风一直在教会我们,只要维持本真,始终保持自己的天性,不被外界干扰和污染,才是真正的“不吃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