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了,偶尔遇到些我们不太熟悉的买卖方式,就够我们津津乐道上半天。在我们大云南,就存在着很多这样稀奇古怪的买卖方式,小编今天整理了几个另类的食物买卖方式,来了云南遇到不要再大惊小怪了哦~
烧豆腐用玉米数着卖
天下豆腐多的是,光是在云南种类就已经非常多了,但是在云南建水,普通平常的卖豆腐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烧豆腐是建水有名的小吃,到了建水不吃一次烧豆腐就不算去过建水。半个火柴盒大小的建水烧豆腐,被捂得发臭才拿来卖。架在火上翻来覆去地烤,烤到一个个都圆圆地鼓起来就熟了。
之所以说建水豆腐卖得有趣,那是因为它的售卖方式不是按份数,而是按照个数。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这也按照个数卖啊”,但建水这个和普通的一次买10个、20个不一样,而是用玉米来计算的。
建水人喜欢围在摊子边吃烧豆腐,烤熟的烧豆腐,其香味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得见。坐在火塘边,烤熟一个吃一个,那这样最好怎么算账呢?别担心,摊主自有办法。摊主见你吃一个,就放一颗玉米粒在小碗里计数,最后数数玉米粒就知道你吃了多少个豆腐,自然也就知道该收你多少钱了,和远古时候通过把绳子打结来计数很像哦。
倘塘豆腐拴着买
在云南宣威有一条街,这条街不长,但是却别具风景。这条街的两边都是制作倘塘黄豆腐、出售倘塘黄豆腐的店铺。在每家店铺的门口,都用麻绳悬挂着成串成串的倘塘黄豆腐,杏黄颜色的豆腐颜色非常鲜艳,鲜黄鲜艳的黄豆腐一串一串地整齐地悬挂着,非常好看,成为宣威市一道非常独特靓丽的风景。
云南人总是喜欢做出稀奇的东西,没想到做出来还挺不错的,这种黄豆腐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的豆腐讲究,也非常独特,必须通过黄豆去壳、泡豆粒、磨浆滤渣、涨浆、点浆(酸浆点制、不用石膏)、包块、淹制,煮挂(三煮三挂)等传统工艺。
宣威市倘塘镇生产出的黄豆腐,不单单是能用麻绳拴起来卖,哪怕是将豆腐从3米处的高空惯下,也掉之不烂,成为“云南吃怪,倘塘豆腐拴着卖”。最后形成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栓着买。
牛奶做成扇子买
把牛奶做成扇子买,说的是云南大理名小吃——乳扇。乳扇形状独特,是一种用牛奶制成的含水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因长的像扇子所以被称为乳扇。
乳扇的吃法有很多,煎、蒸、烤、烫、烩、炸、煮、炒都可以。用乳扇配以其它肉类蔬菜,可以烹制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种乳扇系列食品。乳扇也可生食,往昔滇西崇山峻岭不通公路,运输靠马驮,赶马人常带乳扇、红糖,作为疲乏时的充饥食品。
乳扇的发源很早,在清朝咸丰年间的《邓川州志》中就记载了它的做法。想要感受最真切的大理、最纯粹的白族文化,那品尝乳扇是必不可少要做的事。现在科技发达,在网上就可以买到塑封包装的乳扇,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实用,不在云南的朋友要揭开乳扇的庐山真面目也不是难事了。“邓川弓鱼美,洱源乳扇香”。在大理人心中,乳扇,就是天下最香美的食物。
鸡蛋用草串着卖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云南有十八怪,其中一怪就是鸡蛋用草串着卖。好端端的,鸡蛋为什么要串着卖呢?原来,这和云南的地理条件有关系,云南的山比较多,山路崎岖陡峭,外出行走的时候,不是爬坡就是过砍,要运送货物都极为不方便,更别说脆弱的鸡蛋了。
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找到了用草把鸡蛋串起来的方法来运送鸡蛋,鸡蛋和鸡蛋之间留好了一定的缝隙,防止鸡蛋的碰撞,完美的解决了鸡蛋易碎的问题,并且携带很方便,提起就走,也可以直接挂在背篓上面。
在云南腾冲大滚锅,是现在可以看到鸡蛋用草串着卖的地方。在大滚锅旁,可以看见一些小贩在卖些小食,这些小食都是直接用温泉水烹调的,其中就有鸡蛋。当地人把鸡蛋用草串起来放进大滚锅中通过滚热的温泉水将鸡蛋煮熟,或者是将串起来的鸡蛋放到挖好的凹槽里,通过蒸汽蒸熟,小伙伴们去腾冲一定要去买串温泉煮熟的草串鸡蛋吃一吃!
米饭用竹筒装着买
一般人们买米,不是称斤买就是直接选择固定重量的袋装米,但云南还有种新奇的买米的方式,那就是把米装在竹筒里来买,也就是我们说的竹筒饭。竹筒饭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食品和生态食品,在云南边疆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着这种用竹筒烧饭的特殊方法。
云南边疆不但竹子种类繁多,民族竹文化也极为丰富,竹子的利用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幼秆烧制的竹筒饭,不但香味可口,还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有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傣族喜欢吃香竹糯米饭,傣语称为”考澜”,又称为埋考澜,即糯米香竹煮制。
做竹筒饭,先准备好新鲜的香竹竹筒,然后把泡好的米装入竹筒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鲜叶子把口塞紧,然后放在火上烧烤,那竹节不仅代替了锅,也代替了碗,用手握而不会粘手,可随意分段食用。煮得好的竹筒饭,米饭软而适口,还带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别具一番风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资料整理自网络)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