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与昭通市巧家县人民政府、昭通市巧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昆签署《涉农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完善“三农”融资服务体系、有效破解“农村种养大户和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正式启动。
昭通市政府及巧家县政府领导、云南保监局领导,以及平安产险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曹志文致开幕词,对参会领导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各方通力合作,开启巧家县扶贫攻坚新篇章。平安产险总公司农险部室经理黄家璇对本次扶贫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
昭通市金融办副主任丁永帅指出,昭通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期望三方精诚协作,共同推动昭通经济发展,实现精准脱贫。巧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永玲认为,本次扶贫项目可为部分农村种植大户提供可靠保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平安产险总公司副总经理、西北区事业部总经理王国平表示,期待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在脱贫攻坚任务中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巧家县“平安扶贫贷”项目落到实处。
云南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赵睿对项目表示高度认可,她指出,云南扶贫任务繁重,云南省委、省政府关心和开展的区域性扶贫工作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希望平安产险将项目推出效果,覆盖全省更多区域,为云南省扶贫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巧家县人民政府、巧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三方对本次协议达成一致,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了《涉农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政保银”合作,打通融资瓶颈
自国务院扶贫办和保监会下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以来,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平安产险在保监会统一部署下,积极践行“做贫有所助的保险”的号召,得到了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促成昭通市巧家县人民政府、昭通市巧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平安产险云南分公司三方合作,让“政银保”合作涉农小额贷款项目努力实现“三方合作,多方共赢”的目标,为巧家县境内的多种涉农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为“三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巧家县“平安扶贫贷”项目撬动的是产业扶贫资金这个核心,项目延续了“平安扶贫贷”中扶贫资金市场化运作的“造血”机制,通过结合险企特点,完善了“免息免担保”模式。即针对当地政府扶贫产业项目,前端通过捐款为贷款付利息和购买涉农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方式,增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信心,撬动更多扶贫资金发放给涉农企业(必须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或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发展。后端是提供农业保险、指数类保险等产品,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给涉农企业带来的影响,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涉农企业发展,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意外险、健康险、教育基金等,避免因学、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再度返贫。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资金需求逐步增加,同时对资金需求也变得极为迫切和依赖。但市场上用于农村种养大户和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高、担保要求多等,却变成了种养大户和中小微企业的“闭门砖”。同时,借贷方因为资金用途缺乏规范,导致贷款金融机构风险较大。
巧家县“平安扶贫贷”项目充分解决了这一痛点:一方面通过“免息免担保”体系,有效降低运作成本,推动扶贫资金顺畅运行;另一方面通过风控机制和政府监督相结合,实现农户“见货不见钱”的贷后闭环管理,直接将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的生产资料购买等,切实保障了保险扶贫“造血”功能。
“免息免担保,‘平安扶贫贷’拯救了我们!”巧家县涉农中小微企业代表表示。近年来,不少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巧家县“平安扶贫贷”项目有效破解农村种植大户和涉农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实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涵盖特色农险、指数保险、人身意外险等一系列全方位保险保障方案。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挂钩当地贫困户,建立双方联结方案,在获得企业发展资金的同时,也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预期将在一年内带动大批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此次巧家县“平安扶贫贷”项目将健全体制机制,让财政、信贷、保险三方共同驱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自领域优势,构建金融扶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与巧家县扶贫基金等项目实施有机结合,体现金融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功能。同时,助推平安集团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建设工程”(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中的产业扶贫工作攻坚落地,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弱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美好愿景,助力中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