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陲古宅,随处透着大户人家的气质,现住着第16世传人

说起云南,很多小伙伴马上就会想到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很多人笑谈说,在云南,汉族才是少数民族。云南的汉族大都十分重视文化,现在云南存留着的几个历史文化名城大多都是源于温文尔雅的汉人。

建水近年来因为小火车更多地进到了人们的视野,但却很少人知道,在建水小火车的终点站团山,有着一座和朱家花园一样规模壮观的百年古宅——张家花园。

团山古村,是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整体格局风貌完整、真实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村,是一个安静而未有太多人打扰的地方。团山还入选了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团山这个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其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团山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建一园形小山包上,故此得名“团山”。张福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叫张海的去了大理洱海边,如今也还有后人在那里。另一个儿子叫张山的留在了建水团山,他和他的4个儿子一起,扎下根来创家立业。从此,张氏家族在团山村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村子。

团山的民居有着好几百年的历史,它们得以保留下来,还要归功于缺水。在文革的时候,因团山交通不便,外地的红卫兵没到过团山,仅是村子里的小学生红小兵用点石灰忽弄了一下就过去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团山因缺水土地少,人均仅七分地,生产发展不及周边村寨,周边村寨的村民,手里有钱,就拆旧房盖新房变成了新农村,仅能温饱的团山人,就只能住在老房里了,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反倒把老房子保护下来了。

张家花园是团山古村里最气派的古宅,它也被人们称为皇恩府,在张家花园你可以看到大户人家真正的样子。我们现在看到的张家花园还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年代感,但哪怕有斑驳的痕迹,但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故事。大户人家有钱,但并不会张扬,到处都是低调的奢华。走在张家花园里,你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家族底蕴。而你经过的每一处,或许是你根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都有着意想不到的巧妙。

张家花园后院厢房木窗

后院厢房两边的四道木窗,看上去很平常、普通,但是只要你平行的走着,注意观察,奇妙就出现了,站在天井里,找一个45°的点(侧视)看窗子,看好图案,在平行移动到90°正对窗子,图案变了,再往前走到窗子脚,蹲下去仰视,图案又变了,这些图案在白天看,不太明显,到了晚上,里面的灯光点亮,图案就更加明显、清晰,至于是什么原理形成这种不同的图案,尚未有统一的解释。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墨池

在团山,其它家的池子正面,都会刻有四个大字“静观鱼跃”,意思是说这个池子必须装水养鱼。因为池子是石头做的,所以就把它称之为石缸。而皇恩府的这个池子就没有刻字,就不叫石缸,叫什么呢?还是用这块石头来暗示,这块石头就不是一般的石头,它产生于三亿年前,是泥盆纪时代形成的,它黑白相间的颜色是含的化学元素不一样,黑的是硅、白的是钙,用两个手指分别按着黑的和白的部份,就会有不同的感觉:①黑的细腻,白的粗糙(光滑度不一样);②黑的凉,白的暖(温度不一样);③黑的凸,白的凹(凹凸不一样);④黑的硬,白的软(软硬不一样)。黑白相间形成的花纹就好像一张白纸上洒上些墨水,所以这种石头就叫墨花石,这个池子就叫墨池。要是没有人解释,大都都会把它当成一个破败不堪的水池,更别说去触摸了。

三口井

团山村是一个缺水的村庄,皇恩府又是在村庄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村子里的民居中,任何一家都打不出水来,而在地势较高的皇恩府却有三口井。水的口感是清凉有一点点咸。皇恩府的这三口井,说来也怪,在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尺的范围内,这三口井的水煮出来的饭颜色却不一样;北面厨房背后的一口,煮出来的饭是红色:南面厨房背后的一口煮出来的饭白色(与一般水煮的一样);在天井里的这口井煮出来的饭是淡绿色。这是怎么回事?有的人说是地下含的矿物质不一样,但这仅仅是在二十公尺的范围内,矿物质就会不同吗?这有待于以后考证。

在张家花园,这样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就好像它的雕刻,每处都不一样,而每一处都可以说出故事来。张家第16世传人张立永先生现在居住在里面,是对张家花园和团山最熟悉的人。如果是到了张家花园,不出意外都能遇见张老先生,幸运的话就可以听张老先生讲讲张家花园的故事。15年《十二道锋味》剧组曾经到了建水拍摄,而地点就选在了张家花园也正选在了张家花园。

现在包括张家花园在内的许多团山老房子的木料都已经承受了百余年的风吹日晒,但好在它们都仍然不朽,也未遭虫蛀。团山村的人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容易。”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整理自网络)

(部分资料来自于《我的家乡 团山》,建水团山张氏十六世张立永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云南边陲古宅,随处透着大户人家的气质,现住着第16世传人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