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云南人为什么割舍不下那支水烟筒?

在我还小的时候,印象里外公总是拿着大大的水烟筒坐在家门口,特别是吃过晚饭后坐在外面,光着大膀子,吸烟筒的时候水咕嘟咕嘟作响,我满是好奇,也想要体验一下,外公说:“小娃娃家,莫乱整”,外公抽完烟后,又慢条斯理的做其他事,安逸平静的生活的我仿佛可以听到时间的声音,日出而作,日作而归,这也许就是云南老派作风的生活。

 老云南人为什么割舍不下那支水烟筒?

云南的水烟筒“咕噜咕噜”就是一个时代。水烟筒,俗称大碌竹,也叫烟筒,在我老家,人们叫它“水烟锅”。

云南“十八怪”里有一怪就叫“竹筒当烟袋”。这大概是内地人的偏狭和少见多怪。竹筒水烟袋一种很高明又很有创意的吸烟工具,而且呀十分利于环境保护。

图片源于网络

按现在的话说,是“资源被充分的利用”,“自然界可降解的物质”。

在云南农村只要有男人的地方,必定会有水烟筒的身影。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怀里抱着一只水烟筒,旁边放一包烟丝,咕噜咕噜,一边聊着田间地头的庄稼长势、左邻右舍的婚丧嫁娶,一边传递着水烟筒,你来几口,我来几口。展示出来的奇风异俗,让人心醉神迷。

点上一根烟,闭上一双眼,么么,板扎!

水烟筒在云南,那就是男人的“小老婆”,不少烟筒爱好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的小老婆捏?记住,别误会,他只是在找自己的烟筒……这在外地人听来呀怕是会引起有误会哒。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完全是因为他们抱烟筒比抱他们的老婆时间还要多。

“你大老婆在哪点”“在家”“小老婆呢”“在这点”

云南这个地界,好多人家里都会放上一支水烟筒,即使主人家不抽烟,也要用来招待亲友。或者,选上自己喜欢的材料,拿去给人家雕刻上繁杂的纹饰,一只漂亮、工艺的水烟筒就出现了。

图片源于网络

 

么么撒撒,这么神奇的吸烟工具,竟然连女人也能吸?

最彪悍的是女人抬着一个大烟筒在吸着, 那叫一个气质。不管你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拿着烟筒抽,特别是年长的老人都可以在村子看到。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我们是战斗民族!

不过女人吸烟筒,汉族地区并不多见。

云南人与水烟筒的不解之缘,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叶。最早产生于滇东南一带,后在云南各地流行。

云南的烟筒,最早的材质一般是竹筒,后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相继出现了塑料制、铁制烟筒,造型各异。

老同志不讲究那么多,弄俩果汁大瓶也能组装一个不错的烟筒,简单便捷,既省材料,还有气质!抽烟筒的姿势也是帅得没谁了。

吃饭也在抽的“老倌”  图片源于网络

烟筒,最适合蹲姿享用,呀,往村口一蹲,也是一道风景线呐!

嗯嗯,姿势标准,神情专注,那是看情人的眼光!据说,牛叉的烟民,一口气可以把一支烟吸完!

这么多“小老婆”等着人娶呢!

图片源于网络

“美女”做吸烟工具来伺候男人,聪明的云南人真想得出来

民国时期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在抗日战争中滇军打台儿庄时,人人背有一具烟筒,当时小日本就被吓坏了,怀疑是滇军的新武器,所以不敢轻举妄动,结果滇军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其实这只是笑话,滇军打仗勇猛、团结才是取胜的关键。

这竹烟筒也是因为竹子是南方特有的植物,竹干修长而挺拔,枝叶伸展又葱茏青翠。我以为,除了花,竹子也可以算作植物中的美女了。水烟袋只取碗口大的竹管一小段,保留二至三个竹节即可。竹节略靠下,上部用来盛水,下部用来支撑。竹节边最好长出细竹枝,粗细如人的小指,用铁丝穿通后刚好用来做烟嘴。这种自然生长的烟嘴比人工安插上去的要好。烟嘴处要有金属镶嵌,以免长期点烟时烧坏竹子。

吸水烟的时候也很讲究。吸烟者先用火柴点燃一根细麻绳,让它像蚊香一样慢慢燃烧,再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拈起一丁点细细的烟丝放入烟嘴,用带火的麻绳点燃烟丝,并憋足了气使劲吸,让烟和空气从水底过滤,再进入吸烟者的鼻腔和肺部。每次点燃的烟丝只够吸一口,若连续吸,必须不断重复如此的动作。有时侯离着吸烟者十几步远,就可以听到他吸水烟时,水在竹筒里“咕噜咕噜”翻滚的声音。

用清水来过滤烟,是一个很科学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尼古丁含量,还能阻隔一些烟尘杂质或将一些有害成分溶解于水中。

云南是盛产烟叶的地方,许多农民自己家的地里就种植了烟叶。他们也不讲究什么加工不加工,烟叶成熟收获后,晾干了,揉碎了,就可以放进水烟袋的烟嘴。

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吸上几口痛快!

累了下车也要来一口

吃饭做客也要整点

云南农民吸水烟的时候,完全是一副悠然自得享福的样子。太阳底下,田地边上,劳作之余,背靠树荫,席地而坐,端着个大竹筒,眯缝着眼,一口一口,咕噜咕噜,吧哒吧哒。

神仙也不过如此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老云南人为什么割舍不下那支水烟筒?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