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演变上来讲,地处滇西北的迪庆州,是中国乃至全球最有名的“地理褶皱”。
6500多万年前,当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来了场世纪大碰撞,诞生了素有“全球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就生成了全球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和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
以迪庆州为首的滇西北,则是隐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神奇褶皱”,是仅次于青藏高原的第二阶梯,这里雪山云集、峡谷纵深、群山叠嶂,滔滔不绝的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德钦、香格里拉、维西构筑的滇西北,切割出险峻雄奇的大峡谷。
巍峨高耸的雪山、绵延不绝的横断山脉、宛如天堑的众多峡谷,就如同一道道天然屏障,一度阻断了人群与人群、片区与片区间的横向聚集和交流,却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植物孤岛、动物天堂和人间仙境。
这里历经数万年的积淀和沉默,却只在近百年时间里渐次向世间撩开其神秘面纱,直至今天,航空、铁路、高速高路构筑的立体交通网络,突破高山桎梏,让全球旅游达人得以实时洞见香格里拉的美艳和神秘。
香格里拉虎跳峡,距香格里拉市105公里,汇聚了雪山、峡谷、江河等宏伟壮阔的景象。在这里,你能见证金沙江“狂野”的另一面:咆哮着、怒吼着,积蓄力量,欲挣脱高山桎梏,奔向自由的远方。
01
香格里拉白水台:纳西东巴文化的道场
白水台,地处香格里拉市东南的三坝乡白地村,距市区101公里。
顾名思义,白水台就是“白色的台地”。
白色成分的产生,源于山体和岩石中的碳酸钙和流经的水层层融合后,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又或者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经年累月的积淀,就成了现今人们肉眼可见的固化的白色瀑布。
白水台被称为“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在青山掩映中,宛如层层汉白玉梯田的白水台,在阳光照耀下,壮美至极。
在这里,你能看到台地中央由十多个泉池相连,串成“天池”,自上而下一台台,一层层堆云积雪,纯白如脂,莹润如玉,耀眼夺目,好似一个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
台中央的华泉小洲,宛如一弯新月,水从其中滑过;珠光闪烁,奇丽无比。
泉边绿树成茵,山花烂漫,天光云影、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随着天光云影的变幻,景观瞬息万变,泉水从白水台流过,犹如流银泻乳,蔚为奇观。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白水台竟然是纳西东巴文化的发源地。
相传,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在白水台修炼成道,白水台亦因此被人们奉为东巴道场。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纳西、彝、白、傈僳等民族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民族风情十分浓郁,这愈发为白水台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02
普达措公园:令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
去了香格里拉白水台,倘若不去距香格里拉市区仅20多公里的普达措国家公园,那么,你好不容易攒下假期方美梦成真的香格里拉之旅,算白来了。
在臧文里,“普达措”意为普度众生到达苦海彼岸之舟。
套用一句现行格言:唯有美景美食,不可辜负。
而在香格里拉,唯有普达措不容错过。
普达措国家公园,地处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碧塔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片区哈巴片区属都湖景区组成。
澄澈的碧塔海,是普达措国家公园里的“忘忧湖”。
香格里拉雪山云集,雪山上融化的冰雪,雪水顺山势流下,汇成小溪,越来越多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写就了碧塔海的澄澈和美丽。
值得一提的是,碧塔海湖中央有一个圆形小岛,这里植被物种极为丰富,被植物学家称为“植物基因库”。
生物学家说,植物孤岛能成就“植物基因库”,动物孤岛则可能导致动物灭绝。
神奇的碧塔海,能让你领略到自然的秀美和植物的丰盛。
有人戏称,人世间找不到、看不见的植物,你在这里都能找寻到。
所以,在碧塔海及周边的景致中,你都能看到藏传佛教中吉祥八瑞相的自然呈现。
同样是普达措公园,轻描淡写的属都湖,意为奶渣山旁的湖,以“晨雾倒影”著称,在雾中悠游,宛若仙境。
春天,属都湖有杜鹃花相簇相拥,分外怡然;夏季,鲜花烂漫,牧草丰美,湖水送爽,远离酷暑;秋天,色彩斑斓,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澄澈无边。
03
万年不化的明永冰川、日照金山的卡瓦格博
梅里雪山,地处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
卡瓦格博还有“雪山之神”美誉。
当红日东升,朝霞映照在银装素裹的卡瓦格博,神圣的雪山金光闪闪,人们以“日照金山”命名如此神奇之景。
你只需在山群中看上卡瓦格博一眼,就再也没法忘记雪山的容颜。
在我看来,探访白雪皑皑的卡瓦格博之旅,是场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就在卡瓦格博峰下,有一条宛如长长白带子的明永冰川,冰川就像一条银鳞玉甲的游龙,从雪峰盘旋而下,直奔山底的澜沧江。
如果时间尚多,一定记得探访下梅里雪山山麓的藏族村落——雨崩村。
雨崩村的意思是堆放着经书的地方,另外也有一个说法,雨崩村的意思是绿松石堆积的地方。
雨崩村由两个村落聚集而成,中间隔着一条河,上面的聚落叫上村,河对面的聚落叫下村。
在雪山映衬下,古朴美丽的雨崩村,让人流连忘返。
阿墩子集镇形成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时,宋朝因战争需要进行茶马互市,清嘉庆六年(1801年),有陕西回民、四川汉人纷纷前来阿墩子开矿,接着又有丽江、维西、鹤庆等地有人相继到德钦开采矿藏。地处滇藏茶马道必经之地的阿墩子,繁华千余年,被史家称为“雪山市场”。
历经千余年积淀和洗礼,早已成为多文化交融中心的“阿墩子”,值得人们倾尽全力去探寻。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