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柒玥
缅怀金庸先生。大理苍山一夜“白了头”,降下今年第一场雪,表达对金庸先生的不舍。
大理苍山降雪
金庸先生曾说“我没来过大理时写大理,大概前世是大理人。”
年少时,我也曾因金庸先生笔下的“南诏国”到了大理上学。南诏国、段誉、六脉神剑、点苍派……有多少人循着金庸先生用笔构筑的大理国,抵达大理寻找心中的江湖?
与大理有着渊源的武侠小说家,除了金庸先生,其实还有这位——台湾武侠小说家陈青云先生。陈青云与金庸、梁羽生齐名,被誉为“鬼派武侠第一人”。台湾武侠“卧残双青云”,即卧龙生、柳残阳、诸葛青云、陈青云。
上学时,学校门口租书屋一元一本,偷偷藏在课桌下看的鬼故事(这么说暴露了年龄),一定有陈青云的“鬼派小说”,比如《黑儒传》、《残人传》、《铁笛震武林》、《罗刹门》、《鬼堡》。
如同他的作品刻画的主人公高深莫测,陈青云的身世像谜一样。你知道陈青云是武侠小说家,但你一定不知道,陈青云是大理云龙人。陈青云漂泊了一生,直到耄耄之年才回到故乡。
阔别家乡40年,1986年,陈青云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回到大理云龙的老家,重见父母亲戚。此时,他仍记得家乡的一草一木,他依然会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
大理云龙青云桥
陈青云,原名陈基隆。云龙人知道台湾有个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他的兄弟姐们们看过这些故事,但不知道陈青云就是他们的兄长,直到40年后再相见。“青云”这个笔名,取自故乡的“青云桥”,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
生长在动荡的年代,但自小家学渊源,饱读诗书。18岁时,陈青云离开云龙到昆明求学,后加入国民党,随军转战越南,后辗转到了台湾,自此定居台湾。两岸分别,与家人切断联系。
大理云龙
《残人传》,是陈青云写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出版的第一部是《铁笛震武林》。陈青云爱写邪魔外道、恐怖血腥、阴森鬼气,情节怪异,因此被誉为“鬼派第一人”。《鬼堡》《醉书生》、《黑儒传》……这一生,他大概写了百余部作品。其中,最畅销的是《死城》,在内地付印了5版。
《怪侠古二少爷》,是陈青云的最后一步作品。自大理探亲之后,他写下这部作品便封笔了。
写“鬼怪”,写怪诞小说,与家乡有着密切关系,大理白族民间传说给了陈青云很多写作灵感。大理云龙有盐井往事,有千年诺邓古村,这些都在陈青云心里生了根。少年时代的漂泊动荡,或许也构成了他作品的表达出口。陈青云书中的主人公,大多容貌俊美,心中却有太多仇恨,着也许是陈青云的真实写照。
而在陈青云的作品里,亦有着大理的影子。《残人传》里有关于大理的描述:“苍山,位洱海之滨,盛产大理石,又名楚石。广袤数百里,山头终年雾锁云封,入冬,积雪凝冰,群峰尽目,其最高处,冰雪经春不融,故奇寒无比。”
“这蕞尔小国,宫室文化制度,具体而微,但仍不免有化外之讥,开国皇帝姓段,一般称为段皇爷,名符其实的是关起门来做皇帝。”这描述的便是大理段氏。
点苍派,都曾出现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里,陈青云的小说里,也数次出现点苍派。每次出场都是武功高手,但都是酱油选手。
至今,在大理云龙老街,还有着陈青云的老宅。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风格,正房门题写“青云居”,书房则陈列着陈青云的著作。回归家乡与亲人团聚,陈青云想居住在此,便买下一个宅子。1999年,陈青云因身体原因逝世,再也没能踏入家乡的土地。
云龙的石门山上,多了一座衣冠冢,从此,先生与家乡永远的在一起了。
这便是陈青云的“江湖”。
陈青云经历
1928年 于云南省云龙县
1946年 离开云龙,保送进了云南省行政干部训练团。
1947年 去昆明学习度量衡检验,后来又进了兽医训练班。
1948年 考入昆明北校场26军通讯干部训练班受训。
1949年 调职前往蒙自。
1950年 随军从蒙自经过近3个月的徒步跋涉,抵达越南的金兰湾。
1953年 抵达台湾省高雄市。
1960年 因健康原因,退役。
1961年 和夫人陈素霞结婚,次年长子若之出生。
1962年 首部小说《残人传》完稿,《铁笛震武林》出版,次年随着《残肢令》出版,奠定“鬼派”第一人的江湖地位。
1975年 任台中科教中心主任。
1983年 辞职,专心于小说创作。
1989年 携次子若华返乡探亲。次年母亲去世,闻讯后健康情况进一步恶化,创作了最后一部小说《怪侠古二爷》。
1997年 检查出癌症,拒绝截肢,次年癌细胞扩散。
1999年 去世,终年71岁。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