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国人熟悉的画风!昆明漫画小生的二舅和老白

/汤宇 

在二次元日漫风靡全球的时代,一个昆明青年坚持用中国人熟悉的画风,讲述着生活中小市民的烟火味儿,不急不躁,娓娓道来。

“我总爱胡思乱想,哪怕睡觉也不安歇。一日所闻,零零碎碎,就像杂乱的代码不停输出,将现实画面捏碎,臆想,重组,然后辗转反侧……”

小民老二,原名翟砚军,生于1988年,云南人,四川美院版画系毕业。在笔触线条的世界里,他勾绘出了“二舅”,“老白”这两个退休中年人的漫画人生,就像黑白庸俗生活中的一盏射灯,耀眼却毫不乖张

 “二舅”,是生活的感知;“老白”,则是思绪的聚焦。正如漫画研究者斯科特·麦克劳德定义说:漫画是一种媒介,是经过有意排列的并置图像,用来传递信息激发美学。

一个自带古早味的漫画小民

初识老二,源于朋友介绍。幽默的线条,古早味的画风,小人书式的旁白。虽未曾谋面,但我对他文艺大叔范的初步构想却是来的那么顺其自然。

采访约在下午两点整,以往总爱早到10分钟的我,这次却被老二抢了先机。一个体型匀称,身穿青冷色系的年轻人出现在我眼前。除去臆想中那副带有文学艺术符号的眼镜,老二本人更像是一个邻家大男孩,腼腆,爱笑。

 

“记事起,我就喜欢《老夫子》这类小人书,感觉纸上那一格格漫画就像另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如同往常那样,谈话依旧以回忆开篇。

 

“小学时,同学曾攒零花钱找我买画,但不小心走漏风声,经‘有关部门’反映,第一次卖画生涯还是被大人们早早的‘扼杀’于摇篮中。”老二回忆说,“如果问我记忆最深,应该是大学二年级拿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经老师介绍,我为重庆某房地产公司画过一本宣传画册,因为还没有支付宝,我只能坐两小时公交到对方办公室‘领赏’,回学校时揣着一叠现金,一路上左顾右盼(其实完全没必要),回想起来,还真是有趣!”

 

老二继续说,“大学期间,我主攻版画及印刷设计,这倒是为日后漫画构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最幸运的还是图书馆里那些独一无二的外国图册和中国古典图册,我抓了4年时间细细打磨,这要是出了校门,想看还真不简单哩。”

 

离开学校后,老二并没有摆脱多数毕业生面对人生的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然而,在这条平淡无奇的轨道上,他还是试探性地迈出了自己那一步:“早在大学时我就陆续将一些自娱自乐的漫画故事发到网上,毕业后又接到杂志编辑约稿,工作之余便开始绘制漫画故事专栏,至今。”

2014年,上家公司倒闭,老二借着对漫画创作的余温,半推半就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以年均300张的产量活跃在这个黑白线条的二维世界里。

 

由于漫画、插图可繁可简、亦庄亦谐,而且具有叙事功能,很容易与不同行业——比如地产、影视、互联网、餐饮、艺术机构、文化空间、音乐节相结合。摇身一变,又可以宣传册、LOGO、分镜脚本、条漫、海报等文创产品面向公众……老二也正是在此模式下,经师友、同事介绍,陆续获得合作机会,维持着自己自由职业者的日常开支。

 

“平时,我也为杂志社、出版社以及专题新闻创作插图或漫画。尽管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网络交流,并无机会谋面,但一来二去,也就成了朋友,约稿自然源源不断。”

和大部分人一样,看老二的漫画,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慢下来,或品茗,或摇扇……充斥着古早味的画风,让人意犹未尽,总是那么落落大方,不急不躁。

 

或许是早年受中国古代木刻插图以及西方手抄本绘画影响,一下笔就自然会带出几分陈腐。当然,这种古早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过时。但对于小民老二而言,如此年代感的画风更加轻车熟路,能画出人们想要的感觉。

例如漫画《东寺塔》,《渔村开渔》,《光华街》等系列作品,描画的就是烙印在记忆深处不曾褪去的老昆明,这种家乡元素随处可见,虽并非刻意为之,但让人看来却格外亲切。边疆之地,怡人春城,透过线条,似乎又找回了那代人心中的芳华。

《东寺塔》

《渔村开渔》

 

 

两个“老男人”的漫画人生

在与老二短短接触的一小时时间里,随性、直白是对他最好的定位,没有所谓抱负,没有所谓精彩,相比娓娓道来,这些零碎的只言片语要来的更加真实。

 

当问及“小民老二”因何而来?答案依然如此干脆。

 

“还真没什么特别的由头,高中注册QQ时原本想着取个简单上口的网名——‘老二’。但已被人注册,没办法只能再添两个字,于是就找了‘小民’作为前缀。别说,这名字还挺应景,很符合我当前的漫画基调。”

漫画研究者斯科特·麦克劳德曾说过:漫画是一种媒介,是经过有意排列的并置图像,用来传递信息激发美学。

在这出剧中,两个退休“老男人”占据了绝大篇幅,他们是这个古早味世界的常客。秃顶,啤酒肚,虽人到中年,却毫不乖张,透过他们,你能在纷杂的生活中,慢下来,细细品味……这两人,一个叫二舅,另一个叫老白。

(二舅)

(老白)

“二舅,源于一次商业征稿。在我构思出这个角色时,他与生俱来的代入感便迎面袭来,于是我就想着把二舅画成一个漫画系列,这样看起来也更好玩些。”

自此,一个谈不上帅气,甚至有些慵懒的“老男人”形象成为了老二不可或缺的漫画元素。《堵车》中,茫茫人群的疏离感在二舅引导下,被绘画放大为热情的日常生活,真实,却又陌生。

在老二笔触下那些慢节奏、小民化的故事情节中,二舅对一切事物的淡泊,是他俘获观众视野的催化剂。这个看似暮气沉沉却不乏童趣的中年人,总能在短短四格漫画中融入你我的生活,萌生一丝温暖。

 

“二舅,是我对生活的感知。希望他沉稳却不世故,淡泊却怀有童心,简简单单,始终如一。”

正如上文所言,老二还是一个善于乱想的自由漫画者。“我总爱胡思乱想,哪怕睡觉也不安歇。一日所闻,零零碎碎,就像杂乱的代码不停输出,将现实画面捏碎,臆想,重组,然后辗转反侧……”

如此这般的信息量,对于二舅来说,负荷实在太重。于是,另一个新的退休“老男人”——老白,正式登场……

在老二的一组电影系列漫画中,某位极爱“抢戏”的配角贯穿其中,时而《东京物语》,时而《奇门遁甲》……毫无逻辑的空间转移中,他始终保留着一份不易察觉的喜感,这个人,就是老白。

“老白,是我思绪的聚焦。相比二舅,他就像我各种零碎想法迸发的井口,更加随性,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限制。”

末尾,作者借用一位网友对老二漫画的评价,或许这也是透过二舅、老白,所能带给我们最真实的“小民老二”。

不依仗高深概念,不故作宏大叙事,以简驭繁,意在笔外,俚趣与诗意跃然纸上,耐看! 有人说,言语描述的大海给人的震撼终究不如亲眼所见。老二的漫画就是大海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这才是中国人熟悉的画风!昆明漫画小生的二舅和老白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