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昆明|被遣散的闹市和“一夜暴富”的人

这个城市中的一些东西终归要被取代,它们已经无法适应这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样貌也不再匹配城市日渐攀升的高度。发展不可逆,只有“记录”能减少遗憾。我的初衷是记录这城市渐渐消失的样子,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别的乐趣,或许是碰到某个特殊场景、或是找回一段与此有关的回忆,被时间按下熄灯键的回忆被突然点亮。我,一边为将来留存回忆的证据,一边找回过去。“消失的昆明”这一系列内容是我们再也找不回的生活方式和市井烟火。

相关阅读:

“消失”的昆明 | 我们是最后一批见证平房生活的人

“消失”的昆明|关街马街龙头街消失,你缅怀的到底是什么?


  • 界线•2008

2008年初,昆明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涉及主城及周边382个城中村。城改计划过去11年,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原先在城中村居住的人的生活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2008年前,城中村容纳了大量来昆明务工的外来人员,居住环境虽然一般但城中村以其低廉的租金为这批人提供了容身之处,且生活所需的一切在“村”里就能解决。

2008年后,靠近主城区的城中村大量消失,一部分人被迫选择交通便利、靠近城区的住宅小区,而另一部分人则不得不向郊区还未改造的城中村扩散。而因居住需求的大量增加,二手房租赁市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一定程度上,生活成本被抬到了新高度。

牵一发而动全身,城改促使二手房租赁价格抬高,有资金的小部分人选择购买住宅,放弃租房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买卖市场也随之受到影响。

房租,是生活在这个城市最大的开销,如今想在城市中立足,年轻人就要背负更大的压力。

  • 暂停•2014

这场城市更新运动,改变了城市面貌,也使一大批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了财富积累。

而2014年后,昆明城改踩下刹车,一改 “有村就拆”大批量、大规模拆迁的风格,而是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更加精准的改造,更加有序的推进工作,改造节奏放缓,因拆迁而造成的社会矛盾也随之得到缓解。

  • 重启•2019

经过市场的几轮淘汰,现在城中村的改造趋向更有实力的开发商,以去年10月推进的金刀营城改项目为例,北市区发展日趋成熟,这意味着改造成本愈发高昂,同时,显而易见的未来产品入市价格也无疑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城中村”三个字的背后即是拆迁带来的巨大财富红利,也是生活方式被迫改变的无奈现实。即使城中村和城市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但在一些生活方式上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从一栋楼变成一套房,生活空间受到压缩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可想而知。而对于那些租客,他们恐怕是受波及最严重的一批人,拆迁所导致的问题远不止生活成本上涨那么简单。

原本城中村是城市里最熙攘的存在,拆迁过后仅存的几个有些孤单和落寞。城市发展中被遣散的闹市成为了昆明逐渐“消失”的光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消失”的昆明|被遣散的闹市和“一夜暴富”的人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