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荣
一路向西去大理,享受风花雪月悠闲时光。漫步古城青石板路,45°仰望天空,任夕阳一点一点把影子拉长;赏尽苍山洱海,馋遍所有美食,玩遍所有浪漫的地方;揽山海入梦,听着洱海的浪声醒来,所有纷扰散去,半入湖水半入云,让身心在缱绻的时光里肆意地慢下来……
不少人眼中,大理,就是“岁月静好”的代名词。然而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让大理“静”得离谱,“静”得很受伤。
从景区景点暂停营业、文化场所关闭、交通出行锐减,到众多酒店和餐饮企业歇业,大理文旅行业一度陷入“休克”状态,冰火两重天。目前,随着疫情好转,行业渐渐复苏,大理文旅行业化“危”为“机”,涌动新动能、催生新业态、推出新产品。从第一批客人、第一张门票、第一次K歌……市场焕发生机,努力向上生长。
但同时,新一轮的洗牌也暗流涌动,被疫情蹂躏的大理文旅机遇何在?行业如何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多元释放潜能?旅游市场如何逐步恢复?且听大理州业内领军人物,文化和旅游局书记、局长赵薇娓娓道来。
化“危”为“机”,纾危解困
“文化旅游企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部分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这是市场主体当前面临的困境,也正是大理文旅行业目前最大的难点。”
赵薇坦言,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23家A级景区、46家星级饭店、37家旅行社、86家KTV、1家游戏游艺场所、6家演出场所、309家网吧恢复营业。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是无比惨淡。2020年1-6月,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54.14万人次,同比减少56.44%。
面对疫情冲击,大理文旅行业巧妙化“危”为“机”。赵薇提及,借助疫情之“双刃剑”属性,大理文旅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全新产能发展,催生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也激发了对新业态的需求,比如婚庆目的地、电竞文创村、先锋书局、凤羽慢城等文旅新产品逆势而起。
除此之外,大理文旅还补齐短板,巧将“休业期”转变为“蓄客期”,细化奖补政策,帮助企业度经济难关,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苦练内功”,推动文旅企业与金融行业对接,促成文旅及相关企业办理了续贷、延期共183笔,为59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计1061万元;鼓励旅行社对外招徕游客,鼓励景区丰富产品业态,年度内进行综合考核,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100万元的奖励。
从周边到世界,加码创收
“到大理,一个人来,可以邂逅烂漫、寻找诗和远方;两个人来,可以许下山盟海誓、见证海枯石烂;三个人一家来,可以漫步苍洱、体味乡愁新意境。”
大理一直以来都是自带流量的“网红”旅游城市。随着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洱海流域为中心的客栈旅游产业集群,中心化较强。较之其他地州,大理文旅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保单位数量位列全省第一,A级景区数量在全省前列,医疗康养资源领先滇西八州市…….关于下半年的“创收计划”,大理文旅更是底气十足。
赵薇透露,大理文旅行业复苏的倚重点,将从周边游率先复苏,进而扩展到全国(中远程)。但大理的特殊体现在自带流量,是国内大多数游客必来打卡的“圣地”之一,文旅产业的发展将以洱海保护治理为导向,以全域旅游和文化旅游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为总体目标,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品体系。
目前,大理文旅格局逐渐从苍洱中心向十一县市多中心转变,全域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大理市、剑川县被认定为云南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理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大理双廊古镇、喜洲古镇和巍山古镇上榜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沙溪古镇、凤羽古镇、双廊古镇三大古镇为核心的古镇精品旅游圈,也初现雏形。
而关于下半年的创收重点,赵薇如是说:“大理文旅将以‘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健康生活来体验’的主题营销宣传活动来贯穿,从旅游推荐,康养中心、健康生活目的地、婚庆目的地、西部影都、国际会展中心的打造,大型IP活动的举办,暑季、国庆优惠政策制定,以及‘吃住行游购娱’企业的评选,全方位覆盖,确保下半年‘抢收’成功。”
更可喜的是,7月1日,重庆至大理的直达高铁正式开通,由大理州文旅局、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云开雾散·渝你有约”大理、西双版纳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渝成功举办;7月10日,南航大理—深圳直飞航线正式开通,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国宗亲自上阵,推介大理。两条直达跑道的新增, 不仅为大理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纽带,也为大理下半年的“文旅抢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开创文旅融合的大理新典范
文化感和文化体验才是文化旅游核心。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成为共识的时候,文化总被人从史书和故事中找出来,当作标签贴在旅游产品或项目上,似乎都在宣告“我们是有灵魂的”。
但在大理,这绝非迎合,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全世界无数游客痴迷,作家、诗人、艺术家、文艺青年…趋之如骛,这些自带文化的“种子”,在大理生根发芽生长。
历史文化厚重的大理,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推动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是大理文旅发展的道路选择,也是必然趋势,但是主管职能部门的转变才是激活市场的关键要素。
“文旅融合,是管理者理念+思想+职能的全面融合。”赵薇说,文旅是大理对外开放最靓丽的一张名片,自2019年3月机构改革以来,大理文旅部门以“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为基本路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深入人心,职能部门职工相互轮换,从管理者角度的转变,带动了文旅的实质性融合。
“三月街”民族节等十大节庆活动,每年吸引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大型白剧《榆城圣母》《数西调》等精品力作,走向国家大舞台;赛马、自行车比赛、国际马拉松赛、羽毛球锦标赛等文化体育赛事纷纷落地;非遗旅游线路的规划推出;“漫步苍山洱海”洱海生态廊道,大滇西环线的开发建设;大型演艺节目《阿鹏找金花》紧锣密鼓的排演,即将在杨丽萍大剧院精彩亮相……大理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品牌初具规模,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已然成为云南文旅融合的典范。
同时,大理地处大滇西旅游环线中部,是西北环线和西南环线的连接点,区位优势明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高质量要求,围绕“便捷畅通”交通项目、“康养休闲”转型项目、“文旅融合”体验项目、“全域旅游”引领项目、“新兴业态”支撑项目的主题范围,筛选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项目共5类333个,总投资3074.5亿元。其中,半山酒店作为引领“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产品新业态的标志性项目,初步梳理形成了全州98个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名录。
“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之后,大理旅游的布局、结构、效益实现从苍洱旅游单中心向全州多中心转变,从传统单纯旅游经营收益向文旅融合多元业态转型,大理州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善。‘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健康生活来体验’的目的地品牌,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大理在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也必将更加凸显。”赵薇如是说。
附:云南文旅复苏记系列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