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明人连吃三顿火锅住进ICU,报复性消费VS报复性存钱?

文:大饼

一次下单77杯奶茶,一口气购买50支口红,点了整本菜单的烧烤……近期,国人被压抑多日的消费欲迫不及待开始放飞,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消费现象屡屡出现。在昆明,甚至有人因为一周连吃三顿火锅,导致食道裂孔被撕开,在ICU抢救了好几天。

是“报复性消费”真的到来了吗?保持理性的消费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能成立,应该是“补偿性消费”,或者,根本就不应该是消费,而是“报复性存钱”。

低谷中等待“春天”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近日在媒体刊文指出,据估算,被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近期有望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而从近期的一系列数据和情况中看,似乎“报复性消费潮”的确来临了。

首先是京东提供的数据,从全国40个主要城市3月上旬的数据来看,手机类比2月上旬增长58%、装修服务增长195%、家用电器增长37%。

排队一小时的喜茶

而自从堂食开放以后,各家热门店铺门口又开始排起了长龙。昆明恒隆广场太二酸菜鱼开放堂食首日,下午五点开始门口开始排队,等待时长在40分钟左右;更不要说喜茶等茶饮品牌,等待时间更是被人均两杯以上无限延长。

面对“报复性消费”的诱惑,政府、商家和投资者都在低谷中翘首以盼。毕竟从年前开始,诸多商家就再没有了稳定的营收。

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六项十九条举措来稳定市场,促进消费。

随后,各地鼓励消费的政策接连出台。浙江、河北等地发放消费券;江西、浙江则先后宣布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以期提振文旅消费。

除去各种稳定市场的政策和扶持以外,各地政府纷纷鼓励领导干部带头去餐厅吃饭。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吃过桥米线、重庆副市长李波等人吃火锅、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的鸭血粉丝汤、江苏淮安市长陈之常也吸起了小螺蛳……

可以说,为了促进消费热潮的到来,各个商家及各地政府都使尽了浑身解数。

报复性消费VS补偿性消费?

尽管有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报复性消费热潮”必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但是也有很多人坚定地认为着这并不是“报复性消费”,只是“补偿性消费”。

中午饭点时的昆明同德广场

“好久没吃了嘛,就来造一顿”,这是在昆明同德广场海底捞门口排队的小王说的,估计也是很多排队等待的人的心声。但是问及她是否会进行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小王坚定地告诉我她不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两个:穷,怕上火。

“只是补偿居家期间没吃到的”,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只有少部分人才会有下单77杯奶茶这样奢侈的行为,很多人都没有进行报复性消费的条件,要消费首先经济条件要到位,手里没有钱,所有的事情都是空谈。

所谓报复性消费,不仅受有没有钱这一项限制,还有一条就是身体。比如火锅,偶尔一次火锅还可以,但是一旦吃多就会导致身体超负荷运行。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接诊过一名女性,因为酷爱火锅且一周连吃了三顿,导致食道裂孔被撕开,胃从缺损处跑到胸腔,在ICU抢救了好几天。

太二酸菜鱼

所以,在餐饮和酒店住宿领域,还是很难感受到报复性消费的。毕竟,人不可能一天连吃五六餐、一天连住48小时。

有些网友更是直言,报复性消费要建立在有“报复性收入”的情况下。疫情过去后,工资不降低的公司就是良心公司了。比起报复性消费,更多人可能更会选择“报复性存钱”。

在微博发起的关于是否会报复性消费的投票中,参与投票的20.7万人里仅有3.1万人表示会买买买。说“不”的理由有两类:一是反问“拿啥报复”,二则表示“好不容易在家省点钱”。

报复性消费VS报复性存钱?

可预见的是,疫情过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报复性消费与报复性存钱二者间的battle还将继续。

掰着指头算一下,00后还在上学,没有直接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所谓的报复性消费;90后不是在还花呗借款,就是在还房贷车贷信用卡,多数人经此一役选择的都是会存钱,而不是不顾一切的消费;80后就更难一点,上有老下有小,转个身还是房贷车贷,就更不能盲目地消费;而70后及以上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境遇多数和80后一样,而且在多年的生活经验里面,70后也的确不是会进行奢侈消费的人群,他们多半是负重前行,只能理性。

在整体收入下降、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只要是相对理性的消费者,多数人会谨慎管理自己的钱包,选择为未来多存储资金,而不是支出。

当然,不管是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都是人们对疫情之后生活的一种想法。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无分对错,不争高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一昆明人连吃三顿火锅住进ICU,报复性消费VS报复性存钱?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