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街道设计导则》通过论证 街道提升改造将以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优先

昨天上午,昆明市规划局在昆明饭店组织召开了《昆明市街道设计导则》(简称《导则》)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省内外城市规划、交通专家5名,昆明市级相关部门、相关区政府参会。会议听取了编制单位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昆明城市交通研究所、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汇报,专家们审议通过《导则》。昆明今后涉及街道提升改造,将基本依据《导则》的技术标准来实施。

    将推进窄马路、密路网布局模式

《导则》的核心理念是:城市道路将以车为本上升为以人为本,增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和舒适度,对街道的断面设计将从车道延伸到两侧建筑立面之间包含的空间,有序推进“窄马路、密路网”的路网布局模式,划分各类型街道分类,体现不同的人文特征,增添人行区域的休憩设施,在吸引城市休闲人流的同时,提升街道的商业性。

昨天,昆明市规划局邀请了来自北京、昆明的5位专家,他们分别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伟;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邹涛;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熊文;云南省设计院集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苏涵;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简海云。经认真审议,形成以下专家意见:

一、昆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有着优良的绿色交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机动化带来的城市问题。提升街道品质,鼓励绿色交通势在必行,编制《导则》非常必要和及时。

二、《导则》对昆明街道的历史、现状、路网格局、空间环境等有深入的认识,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目标、策略及相关条文,在保障行人和自行车路权及环境方面提出了国内较高标准,能够有效指导街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街道整体品质。

三、《导则》利用GIS大数据平台对昆明市中心城区街道进行了系统评估、分类,并予以差别化引导,存在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研究深度,对后续应用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

四、专家组一致认为,《导则》理念先进,有所创新,资料翔实,内容齐全,技术路线正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意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专家组还建议项目组根据专家及各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导则》成果。

    各区将选择道路做示范

昨天,市住建、园林、交警支队以及各区相关部门参加了专家评审会,各区对《导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昆明市交警支队:在工作中有以下3个问题,希望在《导则》中得到解决。一、昆明很多路口斑马线过长,行人一次通过有困难,但并无安全岛的建设;二、电动车横向过街时逆行,尤其在新螺蛳湾的几大路口十分突出;三、在较小路口,往往以削减绿化带来获取导向车道,造成路口前后100米左右显得光秃秃。

经开区:作为一个工业园区,与城市功能不同,希望纳入分类体系。经开区道路提升改造的优先原则是什么,应该优先解决哪些问题,希望得到《导则》指点。

度假区:将对滇池路进行分段研究,按照不同分类,在地铁5号线站点建设基本结束后,对滇池路按照《导则》的技术标准进行提升改造。

五华区:对翠湖片区的提升改造,将对照《导则》的技术标准进行再研究,力争将翠湖打造成昆明一大名片。

会上,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建议。比如,简海云提出:昆明城市道路人行道上设置的报刊亭,由于电子阅读的替代,现在卖什么的都有。作为花都,能否让这些报刊亭都卖花?游客们在城市道路的每一段都能买到花,那才真叫“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有专家提出:昆明紫外线强烈,街道的遮阴应该提升。在前期调查中,80%的受访女性都建议,步行或骑行时能够通过树荫或者遮阳棚等设施起到遮阴作用。

    ★案例

    广福路:压缩机动车道 设置中央隔离设施

项目组认为,广福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4-5米的自行车道过宽,机非道之间没有明确的隔离设施;没有考虑当前街道使用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举措进行改善:压缩机动车道,布置中央隔离设施;取消挡板,拓宽人行空间;结合沿街商铺布置临街外摆。

    青年路:建议压缩机动车道

项目组通过前期调查,认为青年路的主要问题是:非机动车道空间不足,公交车停靠不便,乘客上下车困难。项目组建议:压缩机动车道,增加非机动车道及机非隔离空间,设置路侧港湾式公交站台。

不过,这一建议也面临现实困难:青年路作为昆明市南北通达的主干道,在环城南路到鼓楼路之间路段狭窄,目前只有2车道,如何压缩呢?

   丹霞路:局部路段增设路内停车泊位

项目组认为,现在的丹霞路存在以下问题:车道过宽,街道秩序混乱;机动车违法停车严重。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来进行改善:压缩机动车道,设置机非隔离带;局部路段增设路内停车泊位;在人行道上划定行人通行带和设施带,规范设施摆放位置;在设施带内增加座椅、垃圾箱、自行车停车位等设施。

    滇池路:人非共板 应通过隔离带分隔

项目组认为,滇池路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一个板块;自行车道遮阴不足。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来改善:增设机非隔离带,增加遮阴;增设公交专用道;在机非隔离带上设置公交岛式站台;红线内外统筹设置人行道空间。

    ★示范性设计案例

    北京路:中心隔离带增设绿化带

项目组做了一个北京路的示范性设计,其核心是“林荫大道—北京路”。最重要的增设是:在北京路的中央隔离带增设1条绿化带,在机非隔离带也增设2条绿化带。这样,横过北京路的斑马线中间就可设置安全岛,而且可为行人和骑车人提供遮阴。另外,在树池之间的空间布置一些座椅,提供停留的机会;其次,在街道两侧布置通透连续的界面,利用退现空间设置水景、儿童游乐设施等,提升街道活力。同时,在树池布置一些停车设施,满足共享单车或私人自行车的停车需求,并确保其不成为行人通行的障碍。

    东风广场:设置临时售卖点

东风广场因为地铁3号线的通车,目前的围挡将逐步撤掉。项目组对地铁站周边的东风广场空间进行了示范性设计。其核心是绿荫和座椅,并增加临时售卖点设置,便于行人停留和休憩。另外,在靠近地铁站布置公交车站,方便人们在两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同时,在地铁站口布置较多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也不能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昆明市街道设计导则》通过论证 街道提升改造将以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优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