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可以这么问,留给云南本土零售卖场还有多少时间?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可以推断是今年底……
而这场大概率可能发生的零售卖场淘汰洗牌,现在已悄然开局。
模式掉队的黯淡离场
昨日(8月23日)的一封告知书,云南本土超市品牌喜玛特,宣布现有的15家超市门店终止营业,对于关门停业的原因,告知书开篇第一句的坦诚告知,让普适于任何一个品牌或企业淡出行业的“资金链”理由,再一次得到印证。
1.股东结构单一。缺少擅长连锁大卖场经营经验及优势资源渠道整合的机构股东。
2.定位不够清晰。体量规模不及国外或国内一线商超品牌,卖场越大、越多则越缺乏竞争优势;论渗透能力,不及品牌便利店无限贴近社区住家用户。
3.经营模式掉队。在大型商超相继开设“迷你店”的行业趋势下,依旧坚持大体量、低价格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既背离了零售行业向“小而精”社区型超市转型的方向,又错过了社区生鲜便利店的发展风口。
而不止超市门店关门停业,喜玛特的离场,还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单看喜玛特超市在昆明的门店布局情况,多是选择入驻大都摩天、大观文化广场、融城优郡、博欣盛世等这类地段、人流,以及商业品牌号召力相对弱势的购物中心,通过低价特点及大体量的商业面积填充,成为这类购物中心招揽消费人群的主力店。
随着喜玛特退场,这些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购物中心,后续经营或将更加艰难,若再牵涉租金未付等问题,则更是雪上加霜。
追击风口的跑步进场
有人退场,但也不影响更多人入局进场。
今年4月,云南本土要点连锁企业一心堂旗下的一心便利连锁注册成立,并通过对中旺旺家等本土便利店的收购,实现“一心便利”实体门店的快速布局,截止8月已在昆明主城区布局门店百余家,并计划明年开始覆盖昆明周边区县,2023年向地州拓展,覆盖全省并辐射全国。
相比喜玛特失利的先天缺陷,一心堂20余年,直营连锁门店8053家,云南市场门店4660家的连锁药店经营经验,无疑是一心便利持续发展的优势基因。
不止于此,一心堂其实早在2014年便已开设寓意“6分钟即可到达”的“6分钟便利店”。且董事长陈宗敏不仅是一心便利的联合股东,也是曾以“小而美、美而精、精而美”理念打造昆明市场第一家连锁便利店的昆明便利店行业先驱。
陈宗敏还在门店布局初期就表示,一心便利已与全国及本地生产商、经销商,以及适合进驻便利店的业态品牌和知名合作伙伴展开了广泛的互信合作,并将对一心堂资源进行整合,全面打通一心便利快速布局的资源渠道。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昆明便利店饱和度为10720人/店,指数排名全国30名开外,便利店饱和度不足排名第一的东莞1/9。而在发展方面,去年昆明便利店增长率为9.09,排名全国14位。
从指数情况不难看出,昆明便利店行业虽然呈现“总量不足”的现况,但正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具备多方面主场优势基因的一心便利趁此时入局,似乎是本土零售卖场破局突围的最好时机。
复制成功的即将登场
不过,既然是“最好的时代”,自然还会有大量已经准备好的埋伏者伺机而动。
同样托生于连锁药店经营,且运营时间超过16年的之佳便利,无疑是一心便利在云南本土的最大竞争对手。截止去年末,之佳便利共拥有门店240余家,已形成除昆明外20余个州市地区的云南省内覆盖。
此外,创立于2017年的万逸之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门店布局也基本实现对于昆明主城区的高密度渗透,外加bingo、云联、小虎这类尚未大规模布局,但已实现局部覆盖的地方性的便利店品牌,本土便利店行业的竞争几乎可谓白热化。
然而,本土便利店品牌竞争内卷的同时,经验模式更加成熟先进的国外便利店品牌也正在加速赶来。
今年5月,云南强林集团与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7-Eleven云南省特许经营合同”,并在7月举行的“云南7-Eleven供应商说明会”表示,7-Eleven云南首店将于今年11月开业,预计年内开设3家直营店。
短时间来看,7-Eleven似乎对于一心便利、之佳便利等本土便利店品牌并不能形成规模化的冲击效应,但未来10年不少于550家门店的开设计划,以及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连锁便利店品牌,货品渠道、模式理念、品牌影响等各方面都更具优势的7-Eleven,势必将实现对于云南本土便利店品牌的快速反超。
除了7-Eleven,也将于今年底之前开业的昆明宜家商场,其独具特色的餐饮零售业态,对于云南本土便利店同样具有竞争冲击,至少在门店开设方面,本土便利店也会考虑避开宜家商场周边,亦或调整进场业态品类。
而将引入“荟聚中心”模式打造的昆明宜家商场,其在家居业态以外,对于餐饮、快销、零售等业态的多元囊括,同样将抢占本土零售商超卖场的需求份额,甚至周边购物中心的同类型业态消费需求也将被分流。
至于主打中低端消费水平的本土家居类卖场,即将开业的昆明宜家商场则简直就是噩梦。
不过,7-Eleven和宜家都还只是在来的路上,罗森和山姆短时间也不会进驻昆明,本土便利店和零售商超还有通过特色化运营扩张,培育市场认知及消费忠诚度的时间,毕竟以社区便利为目的的便利店模式,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需求并一定因为品牌口碑舍近求远。
但如若7-Eleven的550家门店计划成型,昆明宜家商场的“荟聚中心”模式被片区消费习惯认可,那离场退市的本土零售品牌,将不止于只有一个“喜玛特”。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