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阳台,究竟是“大宅”的消遣还是“小户”的鸡肋?

今年4月中旬,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对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修订的调查问卷”。此次问卷涉及的修订内容新增了多项与阳台面积有关的规定。

其中,“阳台面积宜为客厅(含餐厅)、主卧、次卧等对应房间面积的35%,不应大于40%。其中厨房阳台面积不应大于厨房面积的50%”的规定特别有意思,不仅引发本地市场争论,而且还成为开发商拿来宣传自家“大阳台”即将绝版的噱头。

其实,即使新规落地也不必恐慌,毕竟“宜为客厅(含餐厅)、主卧、次卧等对应房间面积的35%”的阳台面积标准算不错的了。

示意图

打个比方,你家餐客厅面积合计30㎡,阳台面积就已经能达到10.5㎡左右了。在昆明,10-15㎡左右的阳台面积基本都称得上改善产品配置了。哪怕10㎡的主卧面积配上3.5㎡的阳台面积,那也不差啊。

另外,“厨房阳台面积不应大于厨房面积的50%”的新规也不必拿来做文章,比如5、6㎡的厨房配个2、3㎡的阳台来通风换气、放洗衣机或者堆杂物也足够了。

目前,与阳台面积有关的新增规定还在调查问卷阶段,规矩没有落定,在欠缺昆明市场验证的情况下,实在不必杞人忧天。

毕竟,阳台自古以来在普通人生活中,真没想象中那么重要。

阳台发展

有一种说法,中国的阳台形态从宋朝的露台开始演化。如果《水浒传》中对潘金莲偶遇西门庆的场景描述确实真实还原了宋朝建筑元素,那么,隔在两人中间的那根支撑窗户的叉杆就如同阳台最初承载的意义,美人居所,让人浮想联翩。

也有另一种说法,阳台最早从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轩、榭等形态中演化而来。若真如此,那阳台的发展历史将更为久远,同时,阳台早期的意义似乎就与上流的富人、权贵、文人生活场景中的享乐文化、抒情审美有更紧密的关系。

上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阳台功能更多隐藏在集体宿舍公共走廊里。这一时期的“阳台”形态还没有具化,但功能已经有了“雏形”,且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晾晒衣物、堆放杂物、养花种草、邻里互动、晒太阳等场景交错呈现。不过,这些功能也都是由社区公共空间来承载。换句话说,这一时期展示出来的类阳台功能更多倾向于人际互动需求。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房改开始,商品房市场起步。这一时期在阳台发展中为重要一环,因为该阶段阳台形态开始具化,不仅如此,“生活阳台”及“服务阳台”双阳台也开始出现。

但这一时期的阳台新增功能不多,大部分还是延续公共走廊的功能,包括晾晒衣物、堆放杂物、养花种草、楼上楼下喊话、通风采光、晒太阳、看风景等。该阶段的阳台需求其实不算被看重,很多居民都会采取把双阳台以封阳台的方式延展改造成书房、厨房,或者将改造空间作为厨房延展或客厅延展空间。

“鸡肋”阳台

如今,阳台有了更新,触光面增加、面积增加、层高拔高、用料更好,但普通人对阳台的需求仍然停留在传统或者开发商一轮接一轮的营销宣传里。

对比之下,现阶段的阳台功能具有更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比以往更精简,少了邻里互动,阳台的功能更倾向私密;另一方面,阳台功能也更丰富,如果开发商宣传的生活场景真的能呈现,那么居住空间将更饱满。

不过,指向未来美好生活的阳台空间,要延展成一个独立功能区,谈何容易?举个例子,把阳台空间打造为独立功能区,封阳台是第一道难跨的坎。

示意图

按“(长+宽)x高”换算得出的封阳台面积将牵扯一笔较大的开支。在昆明封阳台,哪怕找熟人,价格少则也要400-500元/㎡,中等些也达到600-800元/㎡,这笔支出不算小。出钱的同时还要花精力、花时间,在开发商不接这活儿的情况下,监工也是苦差事。封阳台的面积如果在20㎡左右,大约一个星期的材料返厂制作时间以及约两天左右的入户安装时间都是要安排的。

以滇池边某楼盘为例,该楼盘的主打户型中,有一个户型的生活阳台号称昆明阳台之最。该户型的生活阳台长12.825米,宽3.95米,假设阳台高度为标准层高3米,该户型生活阳台封阳台涉及的面积将超过50㎡,如果封阳台费用以低档位的500元/㎡计算,那总费用也会超过2.5万元,同时,封阳台花费的时间也会更长。

即使顺利封好阳台,空间打造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阳台因为触光面大,透光性强,隔热、隔音、防水等功能强化都要提前做好。如果不做强化,就只能靠窗帘来阻挡紫外线等侵袭,同时,略贵的家具、电器等不能放,似乎养花种草、晾衣服、堆杂物会更合适。

示意图

除非做了强化,随着费用、时间、精力支出到位,阳台功能才能得以延展,隔断了热源、紫外线,做厨房、健身房、休闲区等功能区才更安心。

有人觉得封阳台实在麻烦,费钱也费力,不封行不行?

当然可以。如果不封阳台,意味着阳台装修不仅要区别于室内,而且在会经历风吹雨打、阳光暴晒的气候条件下,晾晒衣服成为更适宜的功能呈现。不过这样做的话,买个大阳台来“接灰”也算十分浪费了。

大阳台“情结”

近几年,很多人说阳台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这句话没毛病。

好面子,成为很多人绕不开的“情结”。

示意图

亲朋好友来做客,一远眺,你家阳台窗明几净、盆景小品若影若现、陈列摆设别出心裁,还没进门,亲朋好友就能从你家外围感受到住宅内部的精致。如果阳台晾满衣物,那观感也会打折。

为了面子,门面之说得以盛行。一个在部分人看来“食之麻烦,弃之可惜”的犹如“鸡肋”的区域,如果又宽又大,似乎也侧面显示出业主更雄厚的实力。

也有人觉得阳台是开发商给的甜头,半赠送即使不计入产权面积,哪怕自己没需求,拿来用处也不大,赠送面积对有的人来说也是“不拿白不拿”的“赚便宜”情结。

这里要单独说的是,阳台赠送面积不是开发商给的福利,而是国家相关管理规范间接带来的红利。

根据现行的《房产测量规范》内容显示,套内阳台建面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内容也有提及“在主体结构内的阳台,应按其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全面积;在主体结构外的阳台,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示意图

通俗点,阳台外围有承重墙柱就按全面积算,阳台外围没有承重墙柱就按半面积计算。

而昆明市面上的阳台大多为半赠送。需要注意的是,“赠送”二字属于方便卖房的营销噱头,国家规范放在这里,不是开发商能左右。

回到“情结”二字,从“面子”到“赚便宜”,真正喜欢阳台,能为了阳台买椟还珠的恐怕不多。

还是那句话,按需取舍,用得到才是合适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昆明大阳台,究竟是“大宅”的消遣还是“小户”的鸡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