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家蔡振源:想让更多人看见云南如谜般的诱人浪漫

文/王效

 

云南最美的不是风景,是情感!

我画我的感受,我画下我的情绪。

我的云南和你的不一样

——蔡振源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莫奈。

从广告策划人到美术达人,从职场高管到自由职业,从乡村到城市,从艺术生到艺术家,他用光影、色彩的灵魂,混合水彩和多媒体的使用,让人们看见美好,看见不一样的云南。

他就是台湾艺术家,蔡振源。

曾经是云南的过客,而今视云南为第二故乡。他扎根云南,把余生创作基地落子云南。

这位曾行走巴黎、北上广深的台湾艺术家,一入云南深似海,从此云南是家乡。

蔡振源先生

蔡振源先生

初识蔡振源

初识蔡先生,源于今年年初“蔡振源大师工作室”在昆明经开区的落地。

蔡振源“看见云南”系列主题画展,同期开展。这场被誉为“永不落幕”的画展,吸引政界、商界以及各路艺术达人,纷至沓来。

蔡振源先生(左)和他的工作室

蔡振源先生(左)和他的工作室

业界惊呼,昆明经开区迎来了比肩世界级水平的“新美学”艺术中心。

当天的现场,蔡先生大学刚毕业的女儿,从台北飞抵昆明,为父亲助阵。

蔡振源先生和女儿

蔡振源先生和女儿

这个温婉、恬静的女孩,为父亲的工作室和画展,里里外外忙碌着。因为诸多因素,蔡先生的夫人和儿子,依旧在台北继续生活。

其实,女孩的到来,在另一程度上,亦表明家人对蔡先生最终决定的支持。

一位在台湾生台湾长的艺术家,因为自己的艺术梦,游历多国,游走多个城市,却在知命之年,决定在云南扎根。究竟云南有何种魅力,让这位为了艺术而远离台湾,远离家人?他一入云南,便觉深似海。入滇这几年,他在云南看见了什么?

于是,蔡振源,遂进入深访名单。

看见云南够美

有人把蔡振源称为中国的莫奈。

自幼酷爱画画的蔡振源,一度在多个领域兜兜转转,不过,他所从事的领域从未离开美,亦未曾离开画画。从广告策划人到美术达人,从职场高管到自由职业,从乡村到城市,从艺术生到艺术家,他用光影、色彩的灵魂,混合水彩和多媒体的使用,让人们看见美好,看见不一样的云南。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他说:“画画让自己最愉悦,满足了所有的渴望。而且,画画是挑战自我。”

曾涉猎过各种绘画方式的他,最喜欢的,还是水彩。他对水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水彩,最能表达我对美的追求,也最能满足我对世界的浪漫想象。”

这位台湾艺术家,从初入云南,到决定扎根云南,用了2年时间。

2013年至2015年,蔡振源游走云南各地,他被云南如谜般的浪漫,深深震撼;他更被云南人与人之间简单而炽热的情感所打动。

遂决定定居云南。

很多人问蔡振源:对云南哪些地方印象最深?他总是耐心而又真诚地回答:“如果你用心看云南,每个地方都有其值得看的地方。云南最美最美的是情感,有不同的风土、人文,这里所有的一切总是吸引着你。”

我亦不能免俗,重复同样问题。蔡先生睁大眼睛,看着我,定了几秒后,然后徐徐说出:“因为,云南够美。我画下的,只是上一秒的云南;下一秒的云南,又是新的惊喜”。

他说,他所有的艺术灵感,都来自云南。“只有真正的云南人才懂美。云南人懂山、懂水、懂色彩、懂情感,云南人睁开眼睛,每天都很美。”

蔡先生,用诗意的语言,说着眼中的云南。

选择最适合的土壤

离开台湾的蔡先生,走过了泰国、日本,在北京生活了四五年,最后被云南留住。

最初的几年,蔡先生除了感受云南美景外,还用相机记录着云南。

他说,他拍下云南美景的相片,不计其数。

后来,蔡先生放弃了拍照。因为,他觉得用相机记录,实在是暴殄天物。“我要让云南的美,留在脑海中,又何必拍照!”

“蔡先生,你到过云南哪些地方?”

“你应该问我,哪些地方没有到过?”蔡先生说,他走过云南很多地方,很多的山村和角落,都有他的足迹。

而在云南这几年,寄情于云南山水自然间的蔡先生,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他画笔不辍,画下数百幅以云南为主题画,每一幅画作都没有取名字,而是有着共同的主题:看见云南。

蔡振源先生画作

蔡振源先生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艺术需要适合的土壤。而云南,就是最适合我的土壤,我创作的灵感。”蔡先生轻言落地云南之因。“云南人张开眼睛看天空就那么美,这里的云比任何地方都漂亮。”

蔡振源有着独特的绘画主张:“你到一个地方,不是把那个地方的风景画下来,而是画下当时那个环境给我的所有感受。包括那里的空气和风景,还有那里的人们给我的温暖。我觉得应该画下的是这些东西。”

不可欺负质朴的云南

蔡先生一幅以元阳梯田为主题的画作中,我们眼中至美之级的、层层叠叠的梯田,只是背景。

蔡先生用迷离而浓烈的色彩,诠释另一个他看到的梯田。在这里,天空,不是澄净的;梯田,则呈现荒芜的迹象。梯田下,一抹绿色,留给一位年轻人的背影。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蔡振源先生”看见云南”系列画作

这幅画,对于不懂画的我眼中,觉得有些光怪陆离。

“画画,不仅仅是画画技巧,更应该是情感的表达。”他洞察我的不解。

他说,若只懂画画,那只是知晓画画的技巧,如果不注入画家的情感,那只是画画的工具,那不是艺术家。“没有情感的画画,不是艺术家。”

他说,云南梯田够美,但是很多人不珍惜这种美。云南摄人心魄的美,吸引着各路人,纷至沓来。外来的人,携资本而入,用外来者的方式, 改变着云南,改变着云南的美。年轻的当地人,接受了各种洗礼和教育后,奋发图强的最终结果,是远走他乡,留在了一线城市。

“云南的希望,是当地的年轻人,他们才是这片土壤的未来。”

蔡振源先生(左)和艺术爱好者交流艺术感悟

蔡振源先生(左)和艺术爱好者交流艺术感悟

他说,云南一直在改变,特别这几年,改变太多。他觉得,现行一些商业模式,在欺负一个温柔的天堂。“外来者来了,资金来了,美好却不见了。云南的美好,逐渐在流失。”

于是,蔡先生从游历到画画,从单纯的画画,到而今致力于在云南传播新美学,他说:“余生,把艺术的种子撒在这里,让更多人看见美,发现美,重新发现云南,发现云南美的新高度。”

蔡振源先生画室里的作品

蔡振源先生画室里的作品

致力于新美学的传播

蔡先生的言语,温柔而诗意。

但是,他的每一幅画作,却在浓墨重彩中,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表现表达着内心最热烈的情感。难怪,国外专业艺术机构点评蔡先生的作品具有“心灵疗伤”作用。

在蔡先生眼中,美是什么呢?他说:“美,就是让生活更美好的方式。”

我们的美感,其实来源唐宋;我们的绘画技巧,超越不了八大画家;我们的画,超越不过徐悲鸿。“很多人觉得画得像、画得美,就是艺术。其实,不是。艺术,是创造,根本不模仿。”

他痛陈现今艺术弊端:艺术环境良莠不齐,一些艺术工作者执着于名利的情况。绘画技巧,没有突破;内容,没有突破。所谓的艺术,成了一些人制作另一种商品的形式。

绘画和音乐,原本就是人的天性,是宣泄我们的情感。

蔡振源疾呼:“现在的艺术环境失去了辨别美的能力,经典和创造之间始终隔着一道门槛,令许多艺术家止于经典,忘记了去创造经典。因此,要极力推崇‘新美学’,让艺术工作者重新认识美、感知美,焕发市场活力。”

蔡先生倡导的“新美学”,指的新的、好的方法和生活质量,以及自己如何去爱。蔡振源坚信,只有重新看见美与尊严,爱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不悔的力量,推动看见美好的能力,推动创造有尊严的生活,推动不伪装的文化,才能勇敢的向未来出发。

受过蔡振源先生指导和鼓励的孩子们,眼里满是光

受过蔡振源先生指导和鼓励的孩子们,眼里满是光

孩子们的作品

孩子们的作品

目前,蔡振源先生已经在泰国、国内的新疆、云南的昆明、丽江建立了“新美学”艺术中心,下一步计划在云南多地建立艺术中心。

蔡振源先生和孩子们的画作

蔡振源先生和孩子们的画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台湾艺术家蔡振源:想让更多人看见云南如谜般的诱人浪漫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