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宣威火腿有名,云南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二,宣威火腿每年的产量确实大,到处都有。
作为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云南人,前20多年确实是只吃过宣威火腿。诺邓火腿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前,听都没听过,不开玩笑。
但这次去到诺邓,亲自了解了,尝了,也看到了诺邓火腿制作的全过程。
而且在当地还听到一种说法,诺邓火腿的品质和口感完全能够实力碾压宣威火腿,甚至碾压金华火腿,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腿”。
原因何在?
简单做了一个宣威火腿和诺邓火腿在地形地势、气候、工艺特点、形状和食用方式方面的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
宣威火腿的优秀,与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即所谓”天时地利”密不可分,连《宣威县志稿》都这样宣称:”宣腿著名天下,气候使然。”
宣威地处昆明准静止锋带锋面西侧,海拔也较高,接近 2000 米,冬季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光照也比较充分,非常适合火腿的腌制发酵。再来,传统宣威火腿的原料,采用俗称”乌金猪”的当地黑毛猪后腿腌制。加之技术成熟,宣威火腿腌制历史悠久,切割、腌制、贮藏、检测技术,非常成熟,几近炉火纯青,每年的产量超过5万吨。
再来看诺邓火腿,诺邓海拔 1800 米左右,位置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气候温润,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
但抛开地形地势、气候这些因素,诺邓火腿和宣威火腿在制作的工艺上其实差别很大。
腌制诺邓火腿的料盐,不是随处都可以买到的普通碘盐,而是只有诺邓村这个地方才有的、传承千年的、用古法熬制的含钾不含碘的井盐。
也就是说,诺邓火腿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用井盐腌制的火腿,独一无二。
诺邓所在的云龙县古时有五口著名的盐井——这里是古老的”盐马古道”。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诺邓设”五井盐课提举司”,下辖诺邓井。由此,这里便成为滇西地区的咽喉要道。因诺邓盐的成分是氯化钾,用钾盐喂牲口可防治疫病,所以来往的马帮尤喜诺邓盐。
直至今日,诺邓村民仍赴千年古盐井汲水,用土灶、铁锅24小时不断火地熬制析出盐巴,重复着千年前的日常。
据说,普通的碘盐只能腌透六层肉,而诺邓井盐至少可以腌透七层。并且,即使腌制的时候盐放得多了,味道也不会咸,更不会带苦。
诺邓火腿成腿分量不大,这样一来,优点很明显,盐分渗透充分,又不会过重。
的确,第一次尝诺邓火腿的时候,确实觉得没有宣威火腿那么咸和重口,反倒多了一些清爽和回甘。
此外,整个诺邓村其实找不到一家专门卖火腿的商店,基本上都是要自己找到腌制火腿的人家自行购买。少有村民会拿个簸箕装上几块自家腌制的火腿,真空包装好,站在村子的入口处叫卖。
村里腌火腿的大叔告诉我们,”诺邓火腿多是农家自腌,纯手工,重质量,所以产量很小”,即便是《舌尖上的中国》大火之后冒出了一些诺邓火腿的加工厂,其产量也远远不及其它火腿。
也许正是因为自腌多,产量少;一方面稀为贵,一方面少了些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加之传承千年的古法井盐赋予了诺邓火腿独一无二的气质和灵魂,诺邓人对诺邓火腿的自信溢于言表,才会说出,诺邓火腿是”天下第一腿”这样的话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