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古老技艺,工艺复杂,世界上还存在机械之外的美

千百年来,大理白族人舍弃了机器,坚持把独有的手工艺术流传到了今天,靠着一抹蓝色,扎染在中国历史上美了一千多年。小南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去大理体验做扎染的经历,后悔自己去大理的时候没有去体验体验。

扎染,古称绞缬(xié),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染布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据《工仪实录》记载:“扎染,秦汉始有之。”扎染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这种指尖上的艺术还是跨越了时间,被流传了下来,并成为白族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理周城,是闻名全国的扎染之乡,小南没有去过周城,但听说,走在周城里,会看到那里大片大片晾晒着的蓝染布料,特别好看。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那个时候的周城,可以说是“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

扎染是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

自古人们都说“青出于蓝”,而这也正是扎染。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从一块白布开始,就已经饱含了白族人的心血,有人惊叹,这样复杂的技艺竟然可以传承到今天,简直不可思议。

白族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扎染。扎染的蓝与白,随着年月的增长,早已浸染成为白族人生活的底色。初生儿需用染有八卦图案的布包裹,而老人的寿衣,一定要用反复浸染七八次,颜色深如墨黑的扎染布裁制。女子出嫁,必带几样扎染的嫁妆;孩子出生,襁褓、背带皆用扎染;衣裙、窗帘、桌布、床单等,无一不用扎染……

而现在,扎染也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扎染,以扎染为主打的品牌也慢慢的涌现,希望有一天,扎染能够被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都知道、喜爱。

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致消失。但,还好,生活在西南地区的白族人还在传承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整理自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大理白族古老技艺,工艺复杂,世界上还存在机械之外的美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