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2020年春节前夕,由一场“吃祸”开启的空前的“吃货寒冬”骤然降临,全国人民也随之被迫开启了“宅家”模式。

依赖人流出行消费的餐饮、旅游、酒店、娱乐等行业遭受重创。据恒大研究院近期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预计,仅在春节假期7天内,全国餐饮行业损失便高达5000亿元。

这个巨大的“黑洞”中,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占据几何?云南的餐饮行业,有着怎样的阵痛与挣扎?又该如何奋起,实现自我救赎?

餐饮行业迎来空前寒冬

“疫情来得太突然,措手不及。为确保安全,阻断疫情,大年初三,我的所有门店就已全线停工。”昆明福照楼汽锅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浩然一声长叹,“同比去年春节长假,今年营业额断崖式地下降了85%。”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节前,余浩然旗下10家福照楼餐厅足量地储备了初一到初七的食材,有十数吨。结果可想而知。据称,直接损失达90余万。“放冰柜有些可以,但很多就坏了。捐了部分给一家政府食堂,给员工及其亲属也分了很多。”这位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很是无奈,表示做好了至少停业一个月的心理准备。

对于此次疫情的影响,另一位全省行业协会副会长、昆明仟真和餐饮董事长李琰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仟真和旗下门店醉云喃

“2019餐饮业普遍的税后利润仅有8%-12%,如果停滞一个月,基本就等于2020全年不会盈利。餐饮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企可以向国家伸手,民企大批职工的生存全部系于企业正常经营,一旦维系不住,老板必然是承受不了的……”

仟真和旗下门店有32家。年夜饭的整体退订率,达到了近八成,各门店自1月23日起,便歇业至今,据称,损失近千万。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福照楼

福照楼、仟真和,皆为云南业内龙头品牌,尚且如此。大量小微型餐饮企业更是惨淡不堪,许多创业者选择直接关张,另谋出路。

“无奈而又乐观”的挣扎

“全省近 90%的餐饮门店已经关门歇业。”2月4日,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递交给云南省商务厅的一份紧急报告中,给出了这样一个概数。身为副会长的余浩然说,其中许多,在疫情持续期间乃至疫情过后,恢复营业的概率将依然成谜。

尽管如此,从行业主管部门到业内,皆积极作为,迎接这轮“空前的挑战”。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昆明傲为世旗下门店日日香鹅肉饭店

为应对疫情,云南省商务厅于2月4日公布了第一批疫情防控期间面向社会供餐的服务企业,拥有9家餐厅的昆明傲为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便在其中。

董事长袁源介绍,不管有没有客人上门,自疫情爆发以来,他都要求所有员工以最严格的标准,执行着系列的流程:门店严格执行消杀措施,严格区分清洁工具;全员配戴口罩,严格洗手规范,时实关注疫情资讯;严格实施人员管控,具有感染可能和嫌疑的,第一时间上报公司并到正规三甲医院排查;在昆员工禁止一切聚会,避免乘坐交通工具,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疫情期间,我们将重心放在了外卖业务上,可能许多同行都是这样吧。为保证食品安全以及外送的安全性,我们对外卖整个供应链里面的人,包括我们的员工以及外送小哥,都会做体温监测,然后将信息写在安心卡上,并展示在包装上面,希望以此提升外送的效果,保证一部分基础的营业额。”

袁源说,这算一种“无奈而又乐观”的挣扎。当前形势如此,唯有不计得失,埋首前行。

转型之路与自我救赎

无论如何挣扎,其目的,都是为了转型与自我救赎。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李琰的仟真和便做了各种尝试。“目前,我们将旗下子品牌肴美村拿出来做熟食便当店,主要以盒饭便当、卤菜凉菜、面点面食、火锅底料火锅菜、烧烤料、日常家用食品为主,倡导美食到家,更卫生、更安全、更方便,并联动线上线下共同经营,以此应对当下的疫情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消费习惯变了,餐饮企业经营思路和模式也必将随之改变。这,便是业内在不断探索的转型之路。

此次疫情对企业产业结构、盈利模式,还有现金储备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消化这次疫情和疫情后遗症需要时间,这个期间应该绝大多数企业都会修正自己的计划,调整、转型。

“我们自己也要争气才行。”昆明市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昆明优牧品原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蜀昆,说起一桩让他在阴霾之中颇为振奋的事情。

许多乳品加工厂原本都馆门了,冒着风险开工,挽救了云南奶农数十吨鲜奶的损失。“没有让奶农倒过一滴奶!但省外就不一样了,贵州安顺的一个农场,几十吨鲜奶直接倒掉,造孽啊!”刘蜀昆认为,整个餐饮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得精诚团结,这是产业自我救赎的一个前提。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直面困难,磨砺精进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何况政府和社会都已经开始关注到中、小微企业和服务类企业(包含餐饮)的现状和困难。”对此,袁源坚定不移地相信着,“我相信应该在近期会有很多帮扶、支持政策会出台,再加上各个企业经营者和全体伙伴的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涅槃重生”。

“吃祸”能否开启行业变革

自古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以爱吃、敢吃而著称于世界。但正应了那句“病从口入”的老话,追问此番疫情危机,其根源恰来自于吃。

为什么会有人热衷于吃野生动物?

李琰分析:吃野生动物的原因在于有些食客猎奇尝鲜心态,在宴席中有非常规类食物能体现出宴席主人的诚意、能力和品味。在这种畸形心态下,难免会生成相应的消费市场。

实际上,对于一部分国人来说,吃野生动物是一种地位、财富的象征,很多人都愿意花钱来“尝试”一下。食用者的猎奇心理、体现财富差距上的快感、买卖过程中的暴利,等等,都是造成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

在袁源看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今后,政府应该更加严厉地打击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并且不断科普食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还一定要让民众知道,野生动物与圈养动物的营养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区别。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余浩然透露,目前,行业协会每天都在积极收集企业信息,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向上给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参考,向下给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引导,努力把船划向正常航道,保障社会服务、保障就业稳定。2月4日协会向云南省商务厅提交的紧急报告,其宗旨便在于此。

“必须来一场变革。但如何变?怎么革?”余浩然抛出这个核心议题。思索良久,又自问自答:需要所有业内人士共同去探索,共同去实践。

在他看来,这就犹如,很难说这场波及全国、全世界的“吃祸”在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还意味着什么?但至少,可以教会我们一个重要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大力推动公勺公筷及分餐制,“这,或许就是本次疫情给我们的收获。SARS教会我们洗手,新冠将改变我们用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保留追诉权:看看云南 » “吃祸”开启“吃货寒冬”,云南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