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名茶走天下,普洱茶的知名度响彻四海,但是,云南的名茶不止有普洱茶,还有“玛玉茶”。
有网友形容,素有“西南龙井”之称的玛玉茶,茶味甘甜,汤汁浓而不涩,整体性价比颇高。
该茶也因其枝叶粗大,汤色碧绿似玉,经久耐泡,杯不起垢而获得诸多消费者青睐。
但凡提及玛玉茶,就不得不说其高产地绿春县。
绿春县是云南红河州下辖县,原来的名字叫做“六村”。1958年建县时,因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而定名为“绿春”。
绿春县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虽然位置相对边远,但绿春县的气候优势突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典型的湿热区之一。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河流密布,年均气温17.1℃。

延展来说,绿春县每年11月到来年的4月份为干季,干季晴天多,光照足,湿度小,昼夜温差大;每年5月到10月份为雨季,雨季雨水多,光照少,昼夜温差小。
优势气候造就优势生态,绿春县的水能、矿藏、生物、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旅游等资源,在气候、生态的加持下,显得异常丰富。
绿春县总人口约24.66万人,这里被上海市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誉为“天下最长宴席”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之乡,也是哈尼文标准语音所在地和哈尼原始宗教文化发源地。
境内河流均属红河水系,境内水资源占红河州水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境内矿带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7.5%;该县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典型的动植物基因库,有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州第一位……

绿春县的旅游景点也丰富,有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倮欧滨圣地公园、三猛乡灯马和戈奎乡托牛文化旅游特色村;有腊姑梯田、桐株梯田、大风丫口石林、鲁珠坝水库、二甫云海日出、李仙江热带雨林风光;还有世界唯一的哈尼族博物馆、绿春县哈尼文化研究所以及绿春县哈尼文化园等。
云南名茶之一“玛玉茶”就在这些丰富资源的环伺中诞生。
截至2021年4月中旬,绿春县茶园面积占了红河州茶叶总面积的70%(约18万亩),主要出产玛玉茶、哈尼秀峰茶、天然绞股蓝茶等品牌茶叶。目前,绿春县的茶园面积已高达约24.3万亩。
绿春玛玉茶的原产地在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据说,骑马坝乡现存古茶树约300株,主要分布在玛玉村委会和云南省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面积约50亩。经考究,黄连山最古老的玛玉茶树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当地哈尼人把这棵树奉为“龙树”。
换句话说,玛玉茶的历史早已横跨千年之久。
哈尼族自古就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哈尼人的观念里,茶是哈尼族祭拜的第一祭品,也是客人到家中做客时的第一饮品。从种茶到制茶,马玉村的茶产业与当地哈尼人的茶文化早已深度融合。
2020年,绿春县茶叶年产值约达3.81亿元,而马玉村年产茶叶约400余吨,实现产值约600余万元。
到了2021年3月中旬,整个绿春县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3.8万亩左右,年产茶叶约2.38万吨。
今年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动态称,按照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力争到2025年绿春县全县茶叶面积将由24.3万亩增加到25万亩左右,茶叶产量预计年产3万吨,综合产值约达25亿元以上,茶叶亩产值约达5000元以上,力争打造综合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企1个,茶叶农业产值1亿元以上的乡镇2个以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